一声南雁已先红,神女霜飞叶叶同。
自是孤根非暖地,莫惊他木耐秋风。
暖烟散去阴全薄,明月临来影半空。
长忆洞庭千万树,照山横浦夕阳中。
南飞的大雁一声啼鸣,树叶已先染红, 如同神女洒下的霜华,片片相同。 孤零零的树根本非生长在温暖之地, 不必惊讶其他树木能耐受秋风。 暖烟散去,树荫变得稀薄, 明月升起,树影半悬空中。 常忆起洞庭湖畔千万棵红树, 映照着山峦横卧水岸,沐浴在夕阳之中。
《红树》一诗以秋日红树为核心意象,通过描绘红叶的绚烂与孤傲,展现了自然的壮美与生命的顽强。诗人运用比喻(如“神女霜飞”)、对比(“孤根”与“他木”)等手法,将红树置于秋风、明月、夕阳等背景中,营造出凄美而宏大的意境。尾联“长忆洞庭千万树”由眼前之景联想到更广阔的洞庭秋色,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切眷恋。全诗语言凝练,画面感强,是晚唐写景诗中的佳作。
《红树》一诗以秋日红树为描写对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红叶的绚烂与孤傲。首联以“南雁”和“神女霜飞”起兴,勾勒出秋日的萧瑟与红叶的艳丽。颔联“孤根非暖地”暗示红树的生命力,颈联“暖烟散去”“明月临来”进一步渲染秋夜的清冷氛围。尾联“长忆洞庭千万树”将视野拓展至广阔的洞庭秋景,以夕阳映照红树的画面收束全诗,意境深远,余韵悠长。
此诗为唐代诗人吴融所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诗中通过描绘红树在秋风中的姿态,抒发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同时可能隐含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感慨。吴融生活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诗风多含蓄深沉,此诗亦体现了其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