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前无数碧琅玕,一径清森五月寒。
世上何人怜苦节,应须细问子猷看。
山前无数青翠的竹林,一条小径清幽阴凉,五月的天气也透着寒意。 世间有谁懂得坚守清苦的节操?恐怕要细细询问子猷才能明白。
诗人通过竹林意象,构建了一个清冷孤高的意境。首句“无数碧琅玕”以夸张手法表现竹林茂密,次句“五月寒”突出其清凉特质,暗喻高士的孤傲。后两句用反问和典故,将竹与人的品格关联,强调“苦节”之难得,需子猷这般知音方能理解,流露出对现实社会中道德坚守者稀少的怅惘。
前两句以“碧琅玕”“清森”描绘竹林幽静冷峻的意境,后两句用“苦节”“子猷”典故,将竹的品格拟人化,表达对坚守节操者的敬仰。全诗语言简练,借物喻人,含蓄深沉。
此诗为陆希声《阳羡杂咏十九首》组诗之一,写于唐代。阳羡(今江苏宜兴)以竹闻名,诗人借竹林清幽之景,抒发对高洁品格的追求,暗含对世俗淡漠操守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