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来整体读一下这首诗,感受其中的情感流动。“朝喜花艳春,暮悲花委尘”,从“喜”到“悲”,这种情感的快速转变,其实是主人公内心细腻感受的体现。早晨看到花朵在春天里开得艳丽,心生欢喜,这是对美好事物的自然欣赏;而到了傍晚,看到花朵凋零落地,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接着看后两句“不悲花落早,悲妾似花身”,这两句是理解这首诗的关键。主人公为什么不悲花落早呢?因为她将关注点从花转移到了自己身上,她意识到自己的命运和这花是多么相似。花有盛开之时,也有凋零之日,而古代的女子,青春美好如同盛开的花朵,但她们的命运往往不由自己主宰,可能会像花一样轻易凋零,无法长久把握自己的幸福。
诗人通过这样简短的四句诗,就把一个闺中女子的忧愁和对自身命运的感慨刻画得入木三分。我们在欣赏这首诗时,要体会其中借物抒情的手法,以及诗人对古代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怀,从而更好地理解晚唐社会的风貌和当时女性的生存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