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者杜荀鹤:杜荀鹤(约846—约904),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晚唐著名诗人,其诗语言浅近,多反映民间疾苦与社会现实,后人称“杜荀鹤体”。
2. 重阳节习俗: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又称“重九”。传统习俗包括登高、赏菊、佩茱萸、饮菊花酒等,意在避灾祈福。
3. 诗歌题材:这是一首节令诗(重阳诗),同时也是一首感怀诗,抒发了诗人对时间、生命和社会的感慨。
4. 艺术手法:诗中运用了对比(“偷撏白发”与“牢锁黄金”)、反问(“争知荒冢不荣来”)等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尾联的转折体现了诗歌情感的张力。
5. 历史背景:诗歌创作于晚唐,当时中央政权衰微,藩镇割据,农民起义不断,社会处于“乱时”,这一背景深刻影响了诗歌的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