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为秋浦三年宰,万虑关心两鬓知。
人事旋生当路县,吏才难展用兵时。
农夫背上题军号,贾客船头插战旗。
他日亲知问官况,但教吟取杜家诗。
您在秋浦担任县令已有三年,万千忧虑让两鬓斑白可见。 县中事务繁杂如同当路设障,施展吏才的时机却被战乱阻碍。 农夫背上被迫写上军中的编号,商贾船头无奈插着战时的旗帜。 将来亲友若问起为官的情形,只需让他们读读我杜家的诗篇。
本诗讲解需注意三个层面: ① 表层叙事:按"任期-困境-现状-寄语"展开,展现诗人对友人的理解 ② 中层的互文性:"杜家诗"既指本诗,又与杜甫"三吏三别"形成时代呼应 ③ 深层的历史价值:诗中"农夫背上""贾客船头"的细节,真实记录了唐末战时经济形态,可作为研究晚唐基层社会的诗史材料。
全诗以"吏才难展"为核心,通过三组对比凸显主题: 1. 时间维度:三年任期与突发战乱的矛盾 2. 空间场景:农夫背号与商船战旗的视觉冲击 3. 情感表达:表面劝慰("但教吟取")与深层忧愤的交织 末句化用杜甫"诗史"精神,将个人宦况升华为时代写照。
此诗作于唐末动荡时期(约880年),杜荀鹤途经秋浦赠予张县令。时值黄巢起义军转战江南,地方官吏既要应付繁重政务,又受战乱掣肘。诗人以实录笔法,反映战乱对基层治理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