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斋深僻绝轮蹄,门径缘莎细接溪。
垂钓石台依竹垒,待宾茶灶就岩泥。
风生谷口猿相叫,月照松头鹤并栖。
不是无端过时日,拟从窗下蹑云梯。
茅草书斋深藏在偏僻无车马的地方,门前小径沿着莎草蜿蜒连接溪流。 在竹篱旁的岩石平台上垂钓,靠近岩壁砌成的茶灶准备招待宾客。 山谷风口传来猿猴的啼叫,月光洒在松树梢头,白鹤双双栖息。 并非无故虚度光阴,而是打算从窗下踏上云梯追寻理想。
本诗讲解需注意三个层次:首先分析隐居环境的描写手法,重点讲解"门径缘莎""茶灶就岩"等细节体现的生活情趣;其次解读"猿叫鹤栖"的象征意义,说明诗人通过自然物象寄托的人格理想;最后剖析尾联的深层含义,联系唐代"隐而求仕"的社会现象,揭示诗人表面闲适下的真实心理。讲解时可对比王维《山居秋暝》的纯粹隐逸,突出杜荀鹤诗中的仕隐矛盾。
全诗采用由近及远的空间描写手法:首联写斋前景致,颔联描生活场景,颈联绘山林声息,尾联抒胸中抱负。诗中"猿叫""鹤栖"的意象既强化了隐逸氛围,又暗含高洁品格。尾句转折尤为精妙,在恬淡的表象下暗藏用世之志,体现了杜荀鹤"外淡内炽"的独特诗风。
此诗作于杜荀鹤早年隐居九华山时期。诗人通过描绘山居的清幽环境,表达对隐逸生活的满足,同时尾联"拟从窗下蹑云梯"又透露出不甘终老山林,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理,反映了晚唐文人"终南捷径"的普遍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