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随兵尽屋空存,税额宁容减一分。
衣食旋营犹可过,赋输长急不堪闻。
蚕无夏织桑充寨,田废春耕犊劳军。
如此数州谁会得,杀民将尽更邀勋。
家中因战乱只剩空屋,赋税却一分不减。 勉强维持衣食尚能度日,但官府催缴赋税的急迫令人心惊。 夏日无蚕可织,桑树被充作军营;春耕荒废,牛犊被征为军用。 这样的惨状遍及数州,谁又能体会?官吏们榨干百姓只为邀功请赏。
本诗通过四个层次展现社会悲剧: 1. 首联以"屋空存"与"税不减"形成尖锐对比,奠定批判基调 2. 颔联中"犹可过"与"不堪闻"揭示百姓在夹缝中生存的艰难 3. 颈联选取"蚕""田"两个典型意象,展现农业经济全面崩溃 4. 尾联将批判矛头直指制度性腐败,体现诗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诗中"更邀勋"三字尤为深刻,揭露了战乱时代官僚体系的系统性罪恶。
全诗以白描手法层层递进:首联写家破税存的反差;颔联对比生存与赋税压力;颈联用"蚕无织""田废耕"具象化生产破坏;尾联直指官吏"杀民邀勋"的罪恶本质。语言质朴犀利,堪称晚唐现实主义诗作的典范。
此诗作于晚唐战乱频发时期,杜荀鹤目睹军阀混战、赋税苛重导致民生凋敝的社会现实,以尖锐笔触揭露官吏横征暴敛的恶行,表达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