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头不忍看羸僮,一路行人我最穷。
马迹蹇于槐影里,钓船抛在月明中。
帽檐晓滴淋蝉露,衫袖时飘卷雁风。
子细寻思底模样,腾腾又过玉关东。
回头不忍看那瘦弱的书童,一路上的行人中数我最贫穷。 马儿疲惫的蹄印留在槐树影里,钓鱼的小船丢弃在月光之中。 帽檐清晨滴落蝉鸣时的露水,衣袖不时被卷起大雁的秋风吹动。 仔细思量自己落魄的模样,恍惚间又匆匆过了玉门关东。
本诗需重点关注:①"钓船抛"的象征意义,暗示诗人被迫放弃隐逸理想;②"帽檐""衫袖"的细节描写体现杜诗"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的特点;③尾句"玉关东"的地理虚指,反映唐代士人普遍的人生漂泊感。全诗通过个体遭遇折射晚唐士人群体命运。
全诗以白描手法刻画穷愁形象:首联直陈贫窘,颔联以"槐影""月明"反衬孤寂,颈联通过"蝉露""雁风"具象化羁旅艰辛,尾联"腾腾"二字写尽茫然。诗人善用意象叠加(马迹/钓船、蝉露/雁风),在时空交错中展现唐代寒士的生存困境。
此诗作于杜荀鹤科举屡试不第、漂泊长安期间。晚唐社会动荡,诗人以寒士身份辗转求仕,诗中"我最穷""马迹蹇"等句,真实反映了其困顿境遇与对现实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