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别远相送,却成惆怅多。
独归回首处,争那暮山何。
不舍离别而远送君行,却反增添无限惆怅。独自归来频频回望处,暮色中的山峦奈我何?
首句"惜别远相送"以递进式表达送别之深,"却成"二字转折出情感悖论——愈重情愈生惆怅。后联"独归"与"暮山"形成双重孤寂,暮山的亘古存在反衬人事无常。全诗在二十字内完成"送别-回望-沉思"的心理闭环,暮山既是实景亦是心象,展现中国诗歌"以景结情"的传统技法。
全诗以"送-别-望-叹"四重结构构建情感空间。首句"惜别"点明主题,次句"惆怅多"形成情感反差。后联"独归"与"暮山"形成时空对照,暮山的永恒与人生的离散构成哲学隐喻。全诗通过"送别-回望-无奈"的动作链条,将瞬间别情升华为永恒的生命感悟。
钱珝为晚唐诗人,此诗创作于唐僖宗乾符年间(875-880年)。时值黄巢起义动荡时期,文人多有离乱之感。诗中送别场景暗含时代动荡背景,暮山意象折射出晚唐社会的苍茫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