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忆明皇西幸时,暗伤潜恨竟谁知。
佩兰应语宫臣道,莫向金盘进荔枝。
忽然想起唐明皇西逃时的情景,那些隐藏在心底的哀伤与愤恨又有谁能知晓。 佩戴兰花的宫人应当告诉同僚:别再往金盘里进献荔枝了。
安史之乱历史事件 唐代进贡制度 咏史诗的创作特点 钱珝的讽喻诗风格
本诗以短短四句完成三层递进: 1. 首句用"忽忆"引发历史记忆 2. 次句揭示表面平静下的集体创伤 3. 后两句通过具体意象(佩兰/荔枝)构成政治隐喻 全诗体现了晚唐咏史诗"以小见大"的典型特征, 用饮食细节折射国家兴衰,具有深刻的历史反思意义。
1. 双关手法:"荔枝"既指实物,又象征奢靡之风 2. 历史映射:借玄宗旧事警示当朝统治者 3. 语言含蓄:通过"暗伤潜恨""应语"等委婉表达批判 4. 意象对比:佩兰的高洁与金盘的奢靡形成强烈反差
此诗作于晚唐时期,诗人钱珝借古讽今,通过回忆唐玄宗逃亡蜀地的历史事件, 暗讽当时统治者沉溺享乐、不顾民生的社会现实,表达对朝政腐败的忧愤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