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猿啼不住,白水下来新。
八月莫为客,夜长愁杀人。
山间清猿的啼叫声连绵不绝,白色的激流从高处奔涌而下。 八月的夜晚不宜作客他乡,漫漫长夜愁绪难消令人心碎。
此诗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 1. 意象组合:猿声(听觉凄楚)与水势(视觉动荡)构成感官交响 2. 时空压缩:八月(季节)与夜长(时辰)双重时间维度叠加愁绪 3. 句法对比:前两句客观写景,后两句主观抒情,形成"景-情"经典结构 4. 语言张力:"莫为客"的劝诫与"愁杀人"的极端形成心理落差 诗中"白水下来新"尤见功力,"新"字既状水流不息之态,又暗含诗人每日面对新愁的无奈,与李白"朝如青丝暮成雪"异曲同工。
前两句以"清猿""白水"两个动态意象,通过听觉(啼不住)与视觉(下来新)的立体描写,展现三峡的险峻与生机。后两句直抒胸臆,"八月"点明悲秋时节,"夜长"强化时间感知,末句"愁杀人"三字如裂帛之声,将游子愁绪推向极致。全诗仅二十字,却融合了李白式的夸张(愁杀人)与王维式的凝练(白水句),形成崔道融独特的峭拔诗风。
此诗作于唐代,作者崔道融途经长江三峡时。诗中"峡路"即指三峡险峻的水路,八月秋深时节,诗人漂泊异乡,耳闻猿啼水涌,触发了强烈的羁旅愁思,遂以简练笔墨勾勒出三峡秋夜的孤寂苍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