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的讲解重点在于理解其借古讽今的深意。首句“百二山河壮帝畿”描绘了关中地区的雄伟险要,为后文写关门的“迟开”做了铺垫和反衬。第二句“关门何事更开迟”是全诗的诗眼,以一个疑问引出下文的解答。第三、四句“应从漏却田文后,每度闻鸡不免疑”是解答部分,点出“迟开”的原因在于历史教训。诗人巧妙地将历史典故与现实感受相结合,“闻鸡不免疑”生动地刻画了因一次失误而导致长期杯弓蛇影的心理状态。这不仅是写守关将士,更是影射晚唐统治者。他们可能因为某些挫折或猜忌,在治国理政(如用人、纳谏、御边等)上变得过于谨慎、封闭和多疑,反而束缚了手脚,错过了振兴的机遇。整首诗通过一个具体的历史细节,以小见大,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深沉忧虑和尖锐批评,体现了咏史诗的典型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