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梧一望隔重云,帝子悲寻不记春。
何事泪痕偏在竹,贞姿应念节高人。
遥望苍梧山被层层云雾阻隔,舜帝的妃子悲伤寻觅,已不记得逝去了多少春秋。 为何泪痕偏偏浸染在竹子上?因她坚贞的品格正与竹子的高节相呼应。
本诗以“望”起笔,通过空间阻隔(重云)与时间模糊(不记春)的叠加,强化悲剧氛围。第三句设问转折,将物理现象(泪竹)与精神品质(贞节)关联,末句“应念”二字点明物我相契的深层逻辑。诗人借竹写人,以有限意象承载无限情思,体现唐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质。
前两句以“重云”“不记春”营造时空渺远之感,突出舜妃寻夫的永恒悲情;后两句巧妙转接,将泪竹传说升华为人格象征。“偏在竹”的“偏”字强调必然性,揭示贞烈与竹节的精神共鸣。全诗用典自然,意象凄美,在28字中完成从叙事到哲理的升华。
此诗为晚唐诗人周昙《唐虞门》组诗之一,借舜妃典故抒写忠贞之志。晚唐社会动荡,诗人通过咏史寄托对坚贞品格的推崇,暗含对时局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