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何代泣幽魂,骨化重泉志尚存。
若道地中休下泪,不应新竹有啼痕。
潇湘之地何时曾为幽魂哭泣, 骸骨虽深埋地下,志向却依然留存。 如果说地底不应再有泪水, 那新生的竹子上怎会留下泪痕?
全诗以"泪"为线索:首句设问历史哀怨,次句转折强调精神永存,后两句用竹泪痕迹反证哀思的永恒性。诗人通过地理意象(潇湘)、植物意象(竹)与地下世界的空间转换,构建出多层意境,表达对忠贞品格的礼赞。需注意典故的隐喻性和晚唐咏史诗"借古讽今"的创作特点。
诗中运用"潇湘泣魂""竹有啼痕"的意象,将自然景物人格化,形成时空交叠的悲怆感。后两句以反诘手法强化情感,表面写竹,实则讴歌志士精神不朽。语言凝练,典故与抒情浑然一体,体现晚唐咏史诗沉郁深婉的风格。
此诗为唐代诗人周昙《唐虞门》组诗中的一首,借咏史抒怀。唐虞门系列多反思历史兴衰,本诗以潇湘泪竹的典故,暗喻忠贞之志不灭,可能暗指晚唐社会动荡中士人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