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人徒以刃相危,贪利忘忠死不为。
麋鹿命悬当有处,驱车何必用奔驰。
这首诗通过对晏婴品格的赞颂,传达了深刻的为人处世之道。首句“正人徒以刃相危”描绘了君子面对威胁时的无畏气概;次句“贪利忘忠死不为”则从反面斥责了见利忘义之徒的可耻。这两句直接点明了全诗的主旨——坚守道义。后两句“麋鹿命悬当有处,驱车何必用奔驰”,则进一步以麋鹿的命运为喻,说明人生的际遇早有定数,不必为了追逐外物而劳碌奔波,体现了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诗人将晏婴的个人品质与普遍的人生哲理相结合,使诗歌既有历史感,又具现实意义。
这首诗前两句以强烈的对比开篇,“正人”与“贪利忘忠”者形成鲜明对照,突出君子坚守道义、视死如归的坚定品格。后两句笔锋一转,以“麋鹿”为喻,阐述一种顺应自然、不汲汲于富贵的豁达心态,认为人的命运自有定数,无需为了外在名利而劳心费力、奔波钻营。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赞扬了晏婴的高风亮节,也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顺其自然的人生哲学。
本诗出自唐代诗人周昙的《春秋战国门》组诗,该组诗以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人物为吟咏对象,借古讽今,阐发为人处世的道理。此诗咏叹齐国名相晏婴,其一生清廉正直,辅政齐国三代君主,以节俭力行、机敏善辩著称。诗人通过赞颂晏婴坚守道义、不慕权势的高洁品格,影射对当时社会上趋炎附势、争名逐利之风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