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稚逢蛇叹不祥,虑悲来者为埋藏。
是知阳报由阴施,天爵昭然契日彰。
年幼时遇见蛇感叹不吉利,忧虑悲伤后来者会因此被埋没。 由此可知善报源于暗中施德,天赐的福禄如阳光般明显契合天意。
本诗解读要点: 1. 典故层:需了解孙叔敖埋蛇故事,《史记·滑稽列传》有载 2. 哲理层:“阴德”强调行善不图名利,“天爵”体现自然天道观 3. 时代性:晚唐诗人常借春秋典故反思现实,本诗暗含对功利社会的批判 4. 意象运用:蛇的凶兆与日光的天理形成强烈反差,突出善恶有报主题
全诗采用典故双关手法: 1. 前两句以“蛇”为意象,既写传说中凶兆,又暗喻人生困境; 2. 后两句通过“阴施”“天爵”的对比,形成因果逻辑链; 3. “昭然契日彰”用日光喻天理,体现唐代天人感应思想。 艺术上以20字浓缩典故哲理,体现晚唐咏史诗“小中见大”的特点。
此诗为唐代周昙《春秋战国门》组诗之一,通过孙叔敖埋蛇得福的典故,阐释道家“阴德阳报”思想。晚唐社会动荡,诗人借古喻今,呼吁隐德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