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贼纵横主恶闻,遂为流矢犯君轩。
怪言何不早言者,若使早言还不存。
盗贼横行霸道,君主却厌恶听到这些消息,最终导致流箭射入君王的宫室。 为何不早些进谏这些反常之言?若早有人直言,或许悲剧便不会发生。
1. 咏史诗特点:借历史事件表达现实关怀 2. 晚唐社会背景:宦官专权、藩镇割据 3. 古代谏议制度:言官职责与进谏风险 4. 诗歌修辞手法:反问句式增强说服力
此诗通过"盗贼纵横"与"主恶闻"的强烈对比,揭示统治者闭塞言路导致的恶果。"流矢犯君轩"运用借代手法,暗示国家危机已威胁统治核心。末句双重反问既批评臣子失职
全诗采用对比手法,前两句展现社会危机与统治者闭塞视听的矛盾, 后两句以反问句式强化谏言的重要性。语言犀利,具有强烈的讽喻色彩, 体现了唐代咏史诗"以史为鉴"的典型特征。
此诗创作于晚唐时期,社会矛盾尖锐,藩镇割据严重。 周昙借古讽今,通过秦朝灭亡的教训,警示当朝统治者应广开言路,正视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