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梧纷堕砌,寒雁远横空。
雨久莓苔紫,霜浓薜荔红。
井边的梧桐叶纷纷飘落在台阶上,寒雁远远地横掠过天空。 久雨之后,莓苔染上了紫色;浓霜降临,薜荔更显艳红。
此诗短短二十字,却包含多重层次: 1. 空间对比:近处落叶与远处飞雁构成纵深画面。 2. 色彩美学:用“紫”“红”冲淡秋的寂寥,体现诗人积极审美。 3. 季节特征:通过雨、霜、植物变化点明深秋时节。 诗中无直接抒情,但景物排列自然传递出对生命轮回的静观与接纳。
全诗以白描手法勾勒秋景,前两句写动态景象(落叶、飞雁),后两句聚焦静态色彩(紫苔、红荔),形成动静相宜的画面。诗人通过“紫”“红”的浓烈色调,在萧瑟中注入生机,体现对自然美的捕捉与哲思。
此诗为唐代诗人徐锴所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诗中通过描绘秋日景物,展现深秋时节的萧瑟与绚丽并存之景,反映了唐代文人对自然变化的细腻观察和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