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寄张元夫
寄张元夫
薛涛 〔唐朝〕
前溪独立后溪行,鹭识朱衣自不惊。
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
写人
古诗译文
前溪独自伫立,后溪缓步徐行,白鹭熟识我这朱衣客,安然不惊。试问人间愁苦孤寂的滋味,就如同伯牙断弦后,世间再无琴声。
展开
知识点
plaintext 1. 薛涛身份: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创制"薛涛笺",曾任"校书"职 2. 伯牙绝弦:出自《列子·汤问》,喻知音难求的文化符号 3. 朱衣制度:唐代四品官服深绯,五品浅绯,薛涛获绯袍属殊荣 4. 浣花溪:成都名胜,薛涛晚年制笺、栖居之地
展开
古诗注解
前溪、后溪
:泛指浣花溪附近水域,暗喻诗人徘徊独行的身影。
朱衣
:代指诗人身份,唐代低级官员服绯(红)衣,薛涛曾被授"校书"虚衔。
伯牙弦绝
:化用伯牙摔琴谢知音典故,喻指知音断绝的孤寂心境。
展开
讲解
诗歌通过空间转换(前溪-后溪)与时间定格(独立-徐行)的双重维度,展现诗人孤独的精神漫游。"朱衣"既是身份标识,更是心灵羁绊的隐喻。尾联设问自答,将个体愁思升华为人类永恒的精神困境。典故的化用不着痕迹,使历史回响与现实感悟浑然一体,体现唐代女性诗歌的独特深度。
展开
古诗赏析
全诗以白描起笔,通过"独立""徐行"的孤独身影与"鹭不惊"的静谧画面,构建出世事洞明的淡泊之境。后两句陡转,用"愁寂意"直抒胸臆,以伯牙绝弦的典故收束,形成情感张力。朱衣白鹭的色彩对照,暗示诗人介于仕隐之间的特殊身份。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薛涛晚年隐居浣花溪时期。张元夫或为诗人故交,诗中透露出历经世事沧桑后,对知音难觅的深切感慨,反映唐代才女在男权社会中的精神困境。
展开
作者信息
薛涛(约768~832年),唐代女诗人,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因父亲薛郧做官而来到蜀地,父亲死后薛涛居于成都。居成都时,成都的最高地方军政长官剑南西川节度使前后更换十一届,大多与薛涛有诗文往来。韦皋任节度使时,拟奏请唐德宗授薛涛以秘书省校书郎官衔,但因格于旧例,未能实现,但人们却称之为“女校书”。曾居浣花溪(今有浣花溪公园)上,制作桃红色小笺写诗,后人仿制,称“薛涛笺”。成都望江楼公园有薛涛墓。
古诗数量:
109
名句数量:
369
作者其他古诗
1
乡思
1.1万阅读
2
蝉
1万阅读
3
月
1万阅读
4
送卢员外
1万阅读
5
池上双凫
1万阅读
6
采莲舟
1万阅读
7
鸳鸯草
1万阅读
8
柳絮
1万阅读
9
池上双鸟
1万阅读
10
酬人雨后玩竹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