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远浮云知不还,心云并在有无间。
狂风何事相摇荡,吹向南山复北山。
心境高远如浮云,明知它不会归来; 心与云交织在虚实之间。 狂风为何要如此猛烈地摇荡, 将云吹向南山又吹向北山。
此诗可从三层解读: 1. 表层写景:描绘浮云被狂风卷掠的自然画面; 2. 中层喻己:以云自比,表现身不由己的漂泊感; 3. 深层哲思:探讨“心”与“外物”的关系,暗合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末句“复”字强调循环往复的无奈,深化了生命无常的主题。
诗中以“浮云”为核心意象,首句“心远浮云知不还”展现超然物外的态度,次句“有无间”则点出虚实难辨的哲思。后两句笔锋陡转,以“狂风”打破静谧,暗示命运的无常。全诗语言简练,通过自然景象的对比,深刻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束缚、出世与入世的复杂感悟。
李冶是唐代女道士兼诗人,生性洒脱,诗风清丽。此诗或作于她隐居修道期间,借浮云与狂风喻己身漂泊无依、心向自由却难逃世俗纷扰的矛盾心境,反映了唐代女性在宗教与世俗夹缝中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