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然无定迹,迥与律乘违。
入郭随缘住,思山破夏归。
盂擎数家饭,衲乞几人衣。
洞了曹溪旨,宁输俗者机。
飘然无定迹,迥与律乘违。 禅师行踪飘忽不定,全然不同于世俗的戒律规范。 入郭随缘住,思山破夏归。 进入城郭便随缘而居,思念山林便打破夏安居的惯例归去。 盂擎数家饭,衲乞几人衣。 手持钵盂化缘几户人家的饭食,身着百衲衣向众人乞求布施。 洞了曹溪旨,宁输俗者机。 早已透彻领悟曹溪禅法的真谛,怎会输给世俗之人的心机?
本诗采用白描手法,前两联写禅师行止的超脱:首联"飘然""迥违"形成强烈对比,颔联"随缘""破夏"体现不拘形式。后两联通过日常修行细节(盂饭、衲衣)展现禅者风范,尾联以曹溪真谛对比世俗机心,升华主题。诗中"律乘"与"曹溪旨"的对照,反映了禅宗对传统戒律的创新理解。
全诗通过"飘然无定""随缘住""破夏归"等意象,塑造了一位超然物外、不拘形式的禅师形象。后两联以化缘乞食的日常,反衬其内心对禅宗真谛的透彻领悟。尾句"宁输俗者机"彰显了禅师超越世俗的高洁品格,体现了禅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宗旨。
此诗为唐代诗僧善生送别玉禅师所作。唐代禅宗盛行,僧人云游四方、随缘而居成为风尚。诗中玉禅师特立独行的修行方式,反映了当时禅宗打破陈规、追求心灵自由的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