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送智光之南值雨
送智光之南值雨
善生 〔唐朝〕
结束衣囊了,炎州定去游。
草堂方惜别,山雨为相留。
又得一宵话,免生千里愁。
莫辞重卜日,后会必经秋。
写雨
写山
惜别
写草
古诗译文
整理好行囊装束完毕,
决心前往炎热的南方漫游。
在草堂前正依依惜别,
山雨却殷勤地将我挽留。
又得一夜畅叙心曲,
消解了千里远行的忧愁。
莫要推辞再择吉日,
重逢必定要等到深秋。
展开
知识点
1. 唐代诗僧群体:贾岛、皎然等皆以诗名世,善生作为其中一员,其诗作多具禅趣 2. "炎州"典故:出自《楚辞·远游》,后成为文学中南方异域的代称 3. 唐人送别诗特点:重现场景描写(折柳、饮酒等),善用意象寄托(云雨、秋雁等) 4. 佛教用语入诗:如"卜日"暗含因果观,"相留"体现缘起论 5. 近体诗格律:此作为五言律诗,押平声尤韵(游、留、愁、秋)
展开
古诗注解
结束
:整理行装。
炎州
:泛指南方炎热之地。
草堂
:指诗人与友人话别之处。
卜日
:择定吉日。
经秋
:经过一个秋天,指时间较长。
展开
讲解
本诗讲解可分三个层次:
1. 结构层面:遵循"起承转合"法则,首联点明事由,颔联描写场景,颈联转折抒情,尾联展望未来
2. 艺术特色:运用"以景截情"手法(山雨中断送别),通过自然意象实现情感递进
3. 禅理渗透:末句"必经秋"暗喻世事无常,体现僧人超越时空的宇宙观
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比较王维《山中送别》"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体会僧俗送别诗的异同。
展开
古诗赏析
全诗以白描手法展现送别场景,前两联通过"结束衣囊""草堂惜别"等具象描写,勾勒出僧人简朴的行装和真挚的友情。后两联笔锋一转,将山雨拟人化为留客的知己,"又得一宵话"的意外之喜与"免生千里愁"的宽慰形成巧妙呼应。尾联"必经秋"的预言,既含离别惆怅,又显方外之人的达观。诗中"炎州"与"山雨"的冷暖对照,"一宵话"与"千里愁"的轻重相衬,均可见诗人炼字之功。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为唐代诗僧善生送别友人智光南游时所作。唐代佛教兴盛,僧侣云游四方参学是常见现象。诗中"山雨相留"的意象,既是对自然现象的实写,也暗含佛家"随缘"的禅理,体现了僧人淡泊超脱的情怀。
展开
作者信息
善生,唐朝诗人,贞元时僧。诗四首,都为五律体裁。
古诗数量:
4
名句数量:
16
作者其他古诗
1
送玉禅师
1万阅读
2
旅中答喻军事问客情
1万阅读
3
赠卢逸人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