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高士咏。广成子
高士咏。广成子
吴筠 〔唐朝〕
广成卧云岫,缅邈逾千龄。
轩辕来顺风,问道修神形。
至言发玄理,告以从杳冥。
三光入无穷,寂默返太宁。
写风
写云
古诗译文
广成子高卧在云雾缭绕的山峦间,岁月悠远已逾数千年。轩辕黄帝乘顺风而来,向他请教修身养神之法。广成子发出至深玄妙的真理之言,教导顺从幽暗深邃的道之本源。日月星辰之光融入无尽宇宙,在寂静无声中回归至臻宁静的境界。
展开
知识点
吴筠(公元?-778年),唐朝著名道士、诗人,号宗玄先生,与李白为友,作品多为道教题材。广成子为道家神仙,传说黄帝曾向他求教长生之术,代表道家理想境界。轩辕黄帝是中华人文始祖,姓公孙名轩辕,《史记》载其事迹。《高士咏》是吴筠的代表组诗,由50首短诗组成,歌颂历代高士。诗中"杳冥"源自道家术语,指道本无形;"太宁"即太一境界,象征宇宙终极安宁。本诗属唐代道诗流派,融合隐逸文化与神仙信仰。
展开
古诗注解
广成卧云岫
: 广成子躺在云雾弥漫的山峰间,形容其隐居深山的神仙形象。
缅邈逾千龄
: 时间久远已超过千年,强调广成子长生不老的道家境界。
轩辕
: 指轩辕黄帝,中华人文始祖,诗中为求道者代表。
问道修神形
: 向广成子请教修炼精神和形体的道家方法,核心为身心双修。
至言发玄理
: 广成子的精辟话语揭示了道家玄奥哲理,涉及宇宙本源。
告以从杳冥
: 教导顺应深幽无形之道(杳冥),比喻道的虚无本质。
三光
: 日、月、星辰三者的光芒,象征天地运行规律。
入无穷
: 融入无垠无限的宇宙,体现道家"天人合一"思想。
寂默返太宁
: 在静默中回归至极宁静(太宁),指道的终极和谐状态。
展开
讲解
此诗分两层面讲解:一为叙事层,通过黄帝问道广成子的故事,揭示道家修炼心法;二为哲理层,尾句"三光入无穷,寂默返太宁"总结道法精髓——顺应自然至静至纯。教育内涵强调身心双修:前两句(神形)指导修养内在精神与外在肉体,后两句(杳冥太宁)引申为超脱物欲。现代意义在于其倡导的"静默回归",呼应环保心态——人类需敬畏自然、追寻内在宁静。全诗为唐代
展开
古诗赏析
此诗以简洁语言描绘广成子的神人形象,融合神话叙事与哲理。首句"广成卧云岫"勾勒隐逸意境,第二句引入黄帝求道,形成凡圣对话,凸显道家崇高地位。"至言发玄理"至"寂默返太宁"升华至宇宙哲理,通过"三光""无穷"等意象,表达道家追求自然合一、回归本真的思想。全诗韵律整齐,用词精炼,寓神话于哲理,彰显唐代道诗的艺术特色:借高士喻修道,歌咏超越时空的精神境界。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由唐朝道士诗人吴筠创作,出自其组诗《高士咏》。创作于唐玄宗时期(公元713-756年),背景为唐代道教盛行,吴筠自身修道经历使其仰慕上古高士。本诗主题为歌颂道家神仙广成子,源于《庄子》中黄帝问道的典故,反映作者通过诗歌弘扬道家隐逸精神和对永恒之道的追求,以呼应唐代社会对长生仙境的向往。
展开
作者信息
吴筠 (?一778年),唐朝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字贞节。一作正节。性高鲠,少举儒子业,进士落第后隐居南阳倚帝山。天宝初召至京师,请隶人道门。后入嵩山,师承冯齐整而受正一之法。与当时文士李白等交往甚密。玄宗多次征召,应对皆名教世务,并以微言讽帝,深蒙赏赐。后被高力士谗言所伤,固辞还山。东游至会稽,大历十三年(778)卒于剡中。弟子私谥“宗元先生”。
古诗数量:
129
名句数量:
407
作者其他古诗
1
览古十四首
1万阅读
2
游仙二十四首
1万阅读
3
舟中遇柳伯存归潜山,因有此赠
1万阅读
4
建业怀古
1万阅读
5
高士咏。许先生
1万阅读
6
登庐山东峰观九江合彭蠡湖
1万阅读
7
步虚词十首
1万阅读
8
经羊角哀墓作
1万阅读
9
苦春霖作寄友
1万阅读
10
游庐山五老峰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