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岩岩兮凌紫氛,中有群仙兮乘白云,陈金荐璧兮□□□。
泰山巍峨高耸仿佛直冲紫色云霄,山中群仙乘着白云遨游天际,摆列金器玉璧举行庄严的祭祀仪式。
本诗需结合唐代宗教文化理解:首句以泰山实体喻指道教仙山,次句"乘白云"化用《庄子·天地》"乘彼白云,至于帝乡",末句"陈金荐璧"对应道教仪轨中的"五献"制度。诗人将实地观察与神仙想象结合,展现道教仪式神圣性。残缺部分可能描写步虚声或燎祭场景,现存文本已足见唐代诗坛的多元题材。
诗歌以"兮"字骚体句式营造仙气缭绕的韵律感,前两句通过"岩岩""紫氛""白云"等意象构建泰山仙境,后句聚焦仪式场景,虚实相生。残缺的末句留给读者想象空间,整体彰显唐代道教文学的浪漫色彩。
此诗为唐代王翰参与龙兴观金箓醮(道教大型斋醮仪式)时所作,反映盛唐时期道教兴盛、帝王崇道的风气。金箓醮常用于祈福禳灾,泰山作为道教圣地,诗中融合仙山意象与仪式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