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黄河
黄河
罗隐 〔南北朝〕
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
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
黄河
写人
讽刺
典故
古诗译文
不要把阿胶倾倒进黄河,因为此中天意本就难以明了。
若要通向银河必须蜿蜒曲折,河水刚从昆仑流出就已浑浊不清。
汉高祖在誓言中把衣带说得很小(喻功臣难得善终),仙人占据星斗而客筏轻浮(喻仕途艰险)。
展开
知识点
1. 诗人罗隐为晚唐著名讽刺诗人,屡试不第十次,后世称“十上不第”。 2. 诗中“解通银汉”化用民间传说:黄河与天河相通,张骞曾乘槎至银河。 3. “高祖誓功”典出《史记》:汉高祖封爵时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意指功臣爵位永存,但罗隐反用其意暗示君王承诺不可靠。 4. 古诗中常以黄河泥沙寓指社会污浊,如李白“黄河如丝天上来”侧重雄奇,罗隐则侧重政治隐喻。 5. 此诗收录于《全唐诗》,编号28399为现代汇编索引号,非古代原编号。
展开
古诗注解
阿胶
:古代传说中可使浊水变清的物品,此处反用其意,暗喻无法澄清官场污浊。
银汉
:指银河,隐喻朝廷或高位。
昆仑
:黄河发源地,象征权势根源,暗指官场从源头已腐败。
高祖誓功衣带小
:化用汉高祖封功臣时“使河如带”的誓言,讽刺君王对功臣的薄情。
仙人占斗客槎轻
:借用张骞乘槎遇仙典故,比喻权贵把持要职而寒士仕途漂泊无依。
展开
讲解
本诗通过黄河意象展开三重隐喻:一写自然之河(物理浑浊),二写仕途之河(晋升曲折),三写历史之河(权力规则)。首联以“天意难明”定下愤世基调;颔联“须曲”“不清”揭示官场生存法则;颈联借古喻今,点破功名虚幻与阶级固化。赏析时需注意典故的反讽用法——如“阿胶”本为净水物,此处却暗示污浊不可净化;“衣带小”原喻誓言永恒,诗中转为君王寡恩的象征。全诗体现了罗隐将个人遭遇升华为社会批判的创作特点。
展开
古诗赏析
全诗以黄河为喻,层层递进揭露权谋社会的本质。首联以“阿胶难清”否定净化可能的幻想;颔联“银汉曲通”“昆仑不清”暗指晋升需曲意逢迎且体制根源已腐;颈联用高祖誓功、仙人占斗两典,直刺君王寡恩与权贵垄断。语言冷峻犀利,典故反用巧妙,在咏物中深藏批判锋芒,堪称晚唐讽刺诗的典范。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为晚唐诗人罗隐所作。罗隐屡试不第,对晚唐社会腐败与科举黑暗有深切体会。诗中借黄河的浑浊难清,暗喻官场污浊、仕进之路曲折艰险,抒发对当时政治环境的不满与自身怀才不遇的愤懑。
展开
作者信息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古诗数量:
523
名句数量:
1837
作者其他古诗
1
自遣
1.1万阅读
2
金钱花
1.1万阅读
3
钱塘江潮
1万阅读
4
蜂
1万阅读
5
感弄猴人赐朱绂
1万阅读
6
京中正月七日立春
1万阅读
7
登高咏菊尽
1万阅读
8
蜂
1万阅读
9
鹦鹉
1万阅读
10
王濬墓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