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萦帘弱絮,墙头碍月低花。
年年春事关心事,肠断欲栖鸦。
舞镜鸾衾翠减,啼珠凤蜡红斜。
重门不锁相思梦,随意绕天涯。
楼上,柔弱的柳絮缠绕着窗帘;墙头上,低矮的花枝遮挡了月光。
年年春天的景物都牵动着我的心事,悲痛欲绝时,正看到想要栖息的乌鸦。
曾经照过鸾鸟的镜子旁,绣着鸾鸟图案的被子色彩渐渐褪去;烛泪像珍珠般滴落,绘有凤凰图案的蜡烛也已歪斜,烛火泛红。
重重门户锁不住我满溢的相思梦,它可以随心所欲地萦绕在天涯海角。
1. 《乌夜啼》是词牌名,又名《相见欢》《秋夜月》等,格律多有变化,适合表达较为细腻、深沉的情感。
2. 词中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将主人公的相思、悲痛等情感寄托于“弱絮”“低花”“栖鸦”“鸾衾”“凤蜡”等景物之中,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而深刻。
3. 赵令畤的词风受柳永、秦观影响,语言清丽,情感细腻,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景象来抒发情感,这首《乌夜啼》便是其代表作之一。
4. 词中的“鸾”“凤”等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常与爱情、美好事物相关联,此处用以烘托相思之情,增强了词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
我们先来整体感受这首词,它围绕着“相思”这一核心情感展开。上阕从室外景物写起,春天的夜晚,柳絮缠绕窗帘,花枝遮挡月光,这样的景象本应是美好的,但在主人公眼中,却因满心的心事而带上了伤感。“年年春事关心事”,说明这样的情感并非一时兴起,而是长久以来的牵挂,“肠断欲栖鸦”则直接点出了内心的极度悲痛。
再看下阕,视线转向室内,曾经华丽的鸾衾如今色彩减退,凤凰蜡烛也已歪斜,这些都暗示了主人公因思念而无心打理,也体现了时光在思念中悄然流逝。最后一句“重门不锁相思梦,随意绕天涯”是全词的点睛之笔,它打破了现实中空间的阻隔,将相思之情推向极致,让我们感受到那种不受束缚、绵延不绝的深情。
在学习这首词时,要注意体会借景抒情手法的运用,感受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了解词牌名的相关知识以及赵令畤的词风特点,这样能更好地理解词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景象,将浓浓的相思之情融入其中,意境优美,情感真挚。
上阕开篇“楼上萦帘弱絮,墙头碍月低花”,通过“弱絮”“低花”等意象,勾勒出一幅朦胧柔美的春日夜景,同时也为下文的抒情奠定了基调。“年年春事关心事,肠断欲栖鸦”,由景入情,点明春天的景物年年都牵动着自己的心事,而那欲栖的乌鸦更添几分凄凉,将内心的悲痛之情推向高潮。
下阕“舞镜鸾衾翠减,啼珠凤蜡红斜”,转而描写室内景象,曾经精美的鸾衾色彩渐褪,凤凰蜡烛也已歪斜,烛泪滴落,这些细节描写既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也烘托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寂与思念。结尾“重门不锁相思梦,随意绕天涯”更是神来之笔,将相思之情升华,即使有重重门户阻隔,相思的梦也能跨越时空,随心所欲地飞向天涯海角的思念之人,情感表达极为强烈而动人。
赵令畤是宋代词人,其词作多写男女情爱、离愁别绪等内容。《乌夜啼》这首词具体创作背景虽无确切史料详细记载,但从词中所描绘的春景、相思之情等元素来看,很可能是词人在某个春日,触景生情,有感于相思之苦而作。当时社会风气下,文人多借诗词抒发个人情感,这首词也延续了唐宋诗词中常见的抒情传统,将细腻的情感寄托于景物描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