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来整体把握这首词,它是北宋词人王观所作的《木兰花令》,围绕“柳”这一核心意象展开。开篇点明时间是新年过后,地点在繁华的铜驼陌,直接点出柳树是此时最风流的景物,让我们对柳树有了初步的美好印象。
接着,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把柳和梅放在一起比较。说柳在“勾牵春事”上比不上梅,这是因为梅花是报春的使者,更早地带来春天的讯息;但在“断送离人”方面,柳却比酒更有力量。这里我们要结合古代折柳送别的习俗来理解,柳树早已和离别之情紧密相连,看到柳树,离人的愁绪会更浓,所以说它比酒更能让人断肠。
下阕作者进一步描绘柳树,把春风比作“东君”,说它有意偏爱柳树,让柳树长得腰肢纤细。这不仅写出了柳树枝条柔美的形态,也增添了诗词的趣味性。最后两句更是神来之笔,作者把柳叶的形态想象成皱着的眉头,还反问柳树是不是在思念,这是运用了拟人手法,把柳树写活了,也巧妙地借柳树表达了思念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对柳树的细致描绘,融入了作者对离情别绪的感受,语言生动形象,手法巧妙,值得我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