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别不可道,此心当报谁。
春风灞水上,饮马桃花时。
误作好文士,只令游宦迟。
留书下朝客,我有故山期。
此次分别难以言表,心中情愫又能向谁倾诉? 春风拂过灞水之畔,正是饮马桃林赏花之时。 误以为自己能成为文士,却只让仕途漂泊更加迟缓。 留下书信给朝中友人,我早已心系归隐故山之约。
首联直抒胸臆,用双重否定强调离情之深; 颔联选取"春风""桃花"等明媚意象,以乐景写哀更显惆怅; 颈联转折自嘲,揭示唐代文人"学而优则仕"的困境; 尾联"留书""山期"前后呼应,展现诗人最终选择。 全诗结构起承转合分明,情感层层递进, 末句"故山期"与王维"悠然见南山"异曲同工,体现盛唐隐逸风尚。
全诗以"不可道"开篇奠定惆怅基调,二三联通过"春风饮马"的乐景反衬哀情, "误作"二字直白道出文人从政的无奈,尾联"故山期"点明归隐主题。 艺术上运用对比手法(春光与离愁、仕宦与归隐),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 体现盛唐文人"仕隐矛盾"的典型心理。
此诗作于李颀辞官离京之际,赠别友人王维、卢象(二人曾任拾遗职)。 唐代士人常因仕途坎坷产生归隐之思,诗中"误作好文士"反映其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春风灞水"的意象则延续了唐代灞桥折柳送别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