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送人尉闽中
送人尉闽中
李颀 〔唐朝〕
可叹芳菲日,分为万里情。
阊门折垂柳,御苑听残莺。
海戍通闽邑,江航过楚城。
客心君莫问,春草是王程。
写草
古诗译文
可叹这百花盛开的春日,却要面对分离的万里别情。
在阊门外折下垂柳相赠,在御苑中聆听残存的莺啼。
戍守的海边通向闽地城邑,江上的航船经过楚地城池。
远行客的愁绪请你莫要追问,这春草萋萋正是王命催发的行程。
展开
知识点
1. 折柳赠别:折柳是古代送别习俗,因“柳”与“留”谐音,以示挽留之意;柳丝绵长,亦象征情意绵绵。
2. 王程:指为朝廷公事而奔波的路程,常见于唐代宦游诗中,体现士人身不由己的处境。
3. 闽中:古地名,大致为今福建省区域,唐代时属于偏远之地。
4. 尉:县尉,唐代县级官员,负责治安等事务,职位较低。
5. 李颀:盛唐诗人,其边塞诗、音乐诗和送别诗尤为著名,风格豪爽洒脱。
展开
古诗注解
芳菲日
:指百花盛开的春日。
万里情
:因远隔万里而产生的离情。
阊门
:苏州城西门,此处泛指送别之地。
折垂柳
: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
御苑
:皇家苑囿,此处可能指京城的园林。
海戍
:海边戍守的关隘。
闽邑
:指福建地区的城邑。
楚城
:指古代楚地(今湖北、湖南一带)的城池。
王程
:因王命(公事)而踏上的旅程。
展开
讲解
这首诗围绕“送别”主题,层层递进。开头总写春日离别的矛盾与哀伤。接着选取“折柳”、“听莺”两个动作细节,渲染离别的氛围。然后笔锋一转,以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友人南下的路线,空间跨度极大,暗示离别之远、相见之难。最后两句是诗眼,表面是劝慰友人莫要伤感,实则更深层地表达了在朝廷使命面前,个人情感只能让步的无奈,“春草”的生机与“王程”的束缚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张力。全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是唐代送别诗中的佳作。
展开
古诗赏析
此诗以乐景写哀情,首联即点明在百花芬芳的春日却要分离的哀叹。颔联通过“折柳”、“听莺”两个典型意象,具体描绘送别场景,含蓄表达依依不舍之情。颈联想象友人赴任途中所经之地,“海戍”、“江航”勾勒出漫长而艰辛的旅程。尾联最为巧妙,以“春草”这一生机勃勃的意象反衬“王程”的迫不得已,告诫友人莫问客愁,因为行程已定,愁亦无用,将离愁别绪与仕途无奈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余韵悠长。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为唐代诗人李颀所作的送别诗。友人将赴闽中(今福建一带)担任县尉之类的小官,诗人以此诗赠别。唐代士人常为官职所驱,远离亲友,奔波赴任。诗中“王程”二字点明此行乃公务在身,身不由己,故而离别在美好的春日更添几分无奈与伤感。
展开
作者信息
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古诗数量:
157
名句数量:
594
作者其他古诗
1
望秦川
1.1万阅读
2
古意
1万阅读
3
塞下曲
1万阅读
4
湘夫人
1万阅读
5
听董大弹胡笳兼寄语弄房给事
1万阅读
6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1万阅读
7
送陈章甫
1万阅读
8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1万阅读
9
少室雪晴送王宁
1万阅读
10
采莲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