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过白鹤观寻岑秀才不遇
过白鹤观寻岑秀才不遇
刘长卿 〔唐朝〕
不知方外客,何事锁空房。
应向桃源里,教他唤阮郎。
古诗译文
不知道这位世外高人去了哪里,为何只留下一座空房紧锁着。
想必是去了那桃源仙境,在那里教人呼唤着阮郎吧。
展开
知识点
plaintext 1. 刘长卿:唐代诗人,字文房,工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 2. 白鹤观:道观名称,古代多有以“白鹤”命名的道观,鹤在道教文化中象征仙逸。 3. 典故“桃源”:源自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代表避世隐居、安宁美好的理想世界。 4. 典故“阮郎”:源自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中刘晨、阮肇天台山遇仙的故事,后世常用以比喻艳遇或仙缘。 5. 诗题“不遇”:是古典诗歌常见题材,多表现访友未见的复杂心绪。
展开
古诗注解
方外客
:指超脱于世俗礼教之外的人,这里指岑秀才。
桃源
:典故,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指避世隐居的理想仙境。
阮郎
:典故,指传说中的阮肇,他与刘晨入天台山采药,遇仙女结为夫妇,后用以代指情郎或邂逅仙缘的男子,此处诗人借以自比。
展开
讲解
这首诗的核心在于处理“不遇”这一情境。诗人没有沉溺于失望,而是通过奇妙的联想赋予这次“不遇”以浪漫的色彩。首句“不知方外客”既点明了友人的身份(超脱世俗),也为后文的仙化想象埋下伏笔。“锁空房”是实景,透着冷清。三、四句是诗的精华,诗人用“应”字引出猜测,将白鹤观比作通往桃源的入口,将友人不见解释为已入仙境,并幽默地以“阮郎”自喻,仿佛在仙境中等待友人的召唤。这种写法,巧妙地将一次寻常的访友不遇,提升到了对隐逸生活和神仙境界的向往与赞美,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乐观洒脱的情怀。
展开
古诗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语言简练,意境空灵。前两句以疑问起笔,“不知”、“何事”直接点出寻人不遇的事实和诗人的疑惑,为诗境铺垫了淡淡的失落感。后两句笔锋一转,化实为虚,运用“桃源”、“阮郎”两个典故,将现实的遗憾升华为瑰丽的想象。诗人不写自己的惆怅,反而猜想友人已入仙境,并戏谑地提及“唤阮郎”,巧妙地将自己比作邂逅仙缘的阮肇,既表达了对友人超然物外生活的向往,也透露出豁达洒脱的胸襟与风趣。全诗由实入虚,由怅惘转飘逸,韵味悠长。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为唐代诗人刘长卿所作。诗人前往白鹤观寻访友人岑秀才,但未能相遇。面对空寂的道观,诗人心中生出访友不遇的怅惘之情,同时结合道观幽僻的环境,产生了友人或许已进入仙境的浪漫想象,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逸趣和遐思的小诗。
展开
作者信息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古诗数量:
636
名句数量:
2330
作者其他古诗
1
送灵澈
1.2万阅读
2
送上人
1.2万阅读
3
长沙桓王墓下别李纾、张南史
1.1万阅读
4
送方外上人 / 送上人
1.1万阅读
5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1.1万阅读
6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1.1万阅读
7
送严士元
1.1万阅读
8
长沙过贾谊宅
1.1万阅读
9
新年作
1.1万阅读
10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1.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