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酬李员外从崔录事载华宿三河戍先见寄
酬李员外从崔录事载华宿三河戍先见寄
刘长卿 〔唐朝〕
寒江鸣石濑,归客夜初分。
人语空山答,猿声独戍闻。
迟来朝及暮,愁去水连云。
岁晚心谁在,青山见此君。
写山
写水
写人
写云
古诗译文
寒江中流水撞击着石头发出声响,归乡的旅客在夜幕初临时分独行。
山中空寂,人语声在山谷间回荡应答;孤独的戍楼上,传来猿猴的哀鸣。
迟迟归来,从清晨等到日暮;愁绪离去,仿佛随流水远接天边的云霭。
年终岁晚,内心的坚守寄托于谁?唯有青山依然相伴,见证着君子的高洁品格。
展开
知识点
1. 刘长卿:中唐诗人,擅长五言,自称“五言长城”,诗风含蓄清雅,多写羁旅愁思。
2. 酬答诗:唐代常见诗歌类型,用于文人之间以诗相赠答,表达友情或唱和之意。
3. 戍所意象:唐代边塞诗常以戍楼、孤城等象征戍边生活的艰苦与思乡之情。
4. 山水描写:本诗借寒江、空山等自然景物渲染氛围,体现唐诗“情景抒情”的特点。
5. “此君”典故:原指竹(出自《世说新语》),后引申为品格高尚之人,诗中含蓄指代。
6. 对仗手法:颔联“人语”对“猿声”、“空山答”对“独戍闻”,工整凝练,增强韵律。
展开
古诗注解
酬
:以诗文应答。
李员外、崔录事
:诗人的友人,官职名。
三河戍
:地名,可能指某处边防戍所。
石濑
:水激石间形成的急流。
归客
:指归乡或归途中的旅客,此处或指诗人自己。
夜初分
:指夜晚刚开始的时候。
独戍
:孤零零的戍楼或边塞据点。
迟来
:归来迟缓,行程耽误。
愁去水连云
:愁绪如流水连绵,远接云际,形容愁思深长。
岁晚
:一年将尽,亦暗指人生晚年。
此君
:通常指竹子,此处借指品格高洁的友人(李员外)或诗人自喻。
展开
讲解
这首诗是刘长卿酬答友人之作,通过夜行戍所的所见所闻,抒发了宦游漂泊中的孤寂与愁思。讲解时需注意:首联以“寒江”“夜分”设定冷寂基调;颔联用“人语答”“猿声闻”以声写静,突出空山独戍的苍凉;颈联“迟来”“愁去”将时间与愁绪交织,隐喻人生迟暮;尾联“岁晚”“青山”借景言志,表达对友人或自我操守的认同。整体上,诗作融合写景与抒情,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需引导学生体会唐诗的含蓄之美与诗人寄寓其中的情感。
展开
古诗赏析
本诗以寒江、空山、独戍为背景,勾勒出一幅荒凉孤寂的夜行图。首联“寒江鸣石濑,归客夜初分”以动衬静,水流声反衬出夜的寂静与归客的孤独。颔联“人语空山答,猿声独戍闻”巧妙运用山谷回响和猿声哀鸣,强化了空灵凄清的氛围。颈联“迟来朝及暮,愁去水连云”通过时间延展和空间联想,将愁绪具象化为绵延的流水云霭,意境深远。尾联“岁晚心谁在,青山见此君”以问句收束,借青山喻友人高洁或自我坚守,含蓄表达岁晚知交难遇的感慨。全诗语言凝练,情景交融,展现了刘长卿诗歌清冷含蓄的风格。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为唐代诗人刘长卿所作,是一首酬答友人李员外的诗。从诗题可知,李员外与崔录事曾先寄诗给刘长卿,诗作于他们宿于三河戍时。刘长卿仕途坎坷,多次遭贬,诗中“归客”“独戍”“岁晚”等词或暗含其漂泊宦游、岁暮思归的感慨。唐代边塞戍守常见,诗人可能借此环境抒写孤寂之情与对友人的思念,反映出士人在仕途困境中的心境。
展开
作者信息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古诗数量:
636
名句数量:
2330
作者其他古诗
1
送灵澈
1.2万阅读
2
送上人
1.2万阅读
3
长沙桓王墓下别李纾、张南史
1.1万阅读
4
送方外上人 / 送上人
1.1万阅读
5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1.1万阅读
6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1.1万阅读
7
送严士元
1.1万阅读
8
长沙过贾谊宅
1.1万阅读
9
新年作
1.1万阅读
10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1.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