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送舍弟之鄱阳居
送舍弟之鄱阳居
刘长卿 〔唐朝〕
鄱阳寄家处,自别掩柴扉。
故里人何在,沧波孤客稀。
湖山春草遍,云木夕阳微。
南去逢回雁,应怜相背飞。
写山
写人
写湖
写草
写云
夕阳
古诗译文
在鄱阳有了寄居的家,自从分别后便掩上柴门。
故乡的亲友如今在哪里?沧茫的水波上孤独的旅人稀少。
湖山之间春草遍地生长,高树在夕阳下云影微茫。
向南远去时遇到北归的大雁,应当怜惜我们正背向而飞。
展开
知识点
1. 刘长卿:唐代诗人,字文房,擅五言诗,自称“五言长城”,诗风简淡中含苍凉,多写贬谪漂泊之愁。
2. 鄱阳:唐代重要水陆枢纽,鄱阳湖为古代南北交通要道,诗中“沧波”“回雁”均与此地理相关。
3. 雁意象:古诗词中雁常象征羁旅、思乡或书信,此诗“回雁”反衬行人南去的孤寂,增强时空错位感。
4. 对仗手法:颔联“故里人何在”与“沧波孤客稀”、颈联“湖山春草遍”与“云木夕阳微”工整对应,形成意境叠加。
5. 中唐诗歌特征:注重内心情感的细腻表达,语言趋于凝练含蓄,本诗即为中唐羁旅诗的典型代表。
展开
古诗注解
鄱阳
:今江西鄱阳县,唐代为饶州治所,临近鄱阳湖。
寄家处
:指弟弟在鄱阳临时安家的地方。
掩柴扉
:关闭柴门,暗示离别后独居的孤寂。
故里人
:故乡的亲友。
沧波
:青苍色的水波,多指江湖或海上景象。
云木
:高耸入云的树木。
回雁
:北归的大雁;传说大雁南飞至衡阳回雁峰即止,春时北返。
相背飞
:雁北归而人南行,方向相反,强化离别之意。
展开
讲解
本诗围绕“送别”主题,逐层展开情感。首联叙事中暗含弟弟离乡后的孤独;颔联通过空间对比(故里与沧波)突出人与地的疏离;颈联以春草、夕阳的永恒反衬人生聚散的短暂;尾联借雁北归与人南行的方向对立,将离别之痛推向高潮。讲解时可重点分析意象组合(如“柴扉-沧波-云木-回雁”)如何构建苍茫孤寂的意境,以及“应怜”二字所蕴含的兄弟相惜却无法相伴的深长余韵。
展开
古诗赏析
全诗以淡雅笔触勾勒离情。首联点明弟弟寓居鄱阳、闭门独处的场景;颔联以“故里人何在”发问,借“沧波孤客”暗喻漂泊无依;颈联转写湖山春草、云木夕阳的辽阔暮色,以乐景衬哀情;尾联巧用“回雁”意象,以雁与人“相背飞”的对照,深化了兄弟各奔前程的无奈与哀怜。诗中“稀”“微”“怜”等字含蓄凝练,融情于景,展现了刘长卿诗歌“含蓄清丽、深婉沉郁”的艺术特色。
展开
创作背景
本诗为唐代诗人刘长卿送别弟弟前往鄱阳定居时所作。刘长卿一生宦海浮沉,屡遭贬谪,诗中常含羁旅漂泊之叹。此诗通过描写弟弟远赴鄱阳后的孤寂景况,结合湖山春草、云木夕阳等自然意象,抒发了兄弟分离的惆怅与对故园亲人的思念,反映了中唐文人家庭离散、仕途艰险的现实境遇。
展开
作者信息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古诗数量:
636
名句数量:
2330
作者其他古诗
1
送灵澈
1.2万阅读
2
送上人
1.2万阅读
3
长沙桓王墓下别李纾、张南史
1.1万阅读
4
送方外上人 / 送上人
1.1万阅读
5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1.1万阅读
6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1.1万阅读
7
送严士元
1.1万阅读
8
长沙过贾谊宅
1.1万阅读
9
新年作
1.1万阅读
10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1.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