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送别僧人道标上人归隐南岳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首联“悠然倚孤棹,却忆卧中林”写诗人送别时的情景:友人悠然倚靠船桨,准备远行,而诗人却不禁回忆起与友人一同在山林中隐居的日子。一个“忆”字,既表达了诗人对往昔隐居生活的怀念,也暗含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
颔联“江草将归远,湘山独往深”写离别之景:江边的青草仿佛在与远行的友人依依惜别,而友人将要独自前往湘山深处。诗人以拟人手法写江草含情,烘托出离别的伤感;又以“独往深”三字,既写出了友人归隐之地的幽深,也暗示了友人超然物外、甘于寂寞的高洁品格。
颈联“白云留不住,渌水去无心”是诗中的名句。诗人以白云、渌水比喻友人的心境:白云飘忽不定,象征友人心无挂碍、随缘任运;渌水清澈见底,静静流淌,象征友人胸怀坦荡、纯净自然。这两句既是对友人超脱尘世、随性自然境界的赞美,也寄托了诗人自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尾联“衡岳千峰乱,禅房何处寻”以问句作结:南岳衡山千峰耸立,路径纷杂,友人那清修的禅房又该向何处找寻呢?这一问,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隐生活的关切,也流露出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寻。
全诗语言简淡,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真挚情谊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