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山水客,复道向新安。
半是乘槎便,全非行路难。
晨装林月在,野饭浦沙寒。
严子千年后,何人钓旧滩。
你本是钟情山水的旅人,如今又启程前往新安。 此行半是因乘船便利,全然不觉得路途艰难。 晨起整装时林间月色犹在,野餐时浦边沙石透着寒意。 严子陵已逝千年,如今谁还会垂钓在那旧时的河滩?
首联点明友人"山水客"身份与新安目的地,奠定隐逸基调。颔联"半是""全非"的转折,体现诗人对旅途轻松的判断。颈联通过"林月""浦沙"的晨暮意象,营造清寂氛围。尾联是诗眼,由实转虚,借古喻今:严光的高洁已成绝响,暗示现实难觅真隐士。全诗在送别中完成从具体到抽象的升华,展现唐代文人特有的历史意识与生命感悟。
全诗以"山水客"定调,前四句平实叙述友人行程,后四句笔锋转至隐逸主题。"晨装林月"一联造境清冷,时空交错中暗含离情。尾联用严子陵典故,既点出新安地理人文特色,又寄托对超脱世俗的向往。刘长卿善以简淡语言营造深远意境,此诗可见其"五言长城"的艺术功力。
此诗作于刘长卿任睦州司马期间(约780年)。顾长生平不详,当为诗人友人。诗中借送别友人赴新安之行,融入对隐士严光的追怀,反映中唐士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