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门湖水畔,自与白鸥亲。
竟日窗中岫,终年林下人。
俗轻儒服弊,家厌法官贫。
多雨茅檐夜,空洲草径春。
桃源君莫爱,且作汉朝臣。
关闭房门住在湖水边,独自与白鸥亲近为伴。 整日透过窗户看山峦,终年生活在山林之间。 世俗轻视儒生的破旧衣衫,家中厌烦法官的清贫生活。 多雨的夜晚茅檐滴答,空旷的沙洲草径迎来春天。 不要贪恋那桃源仙境,暂且做汉朝的臣子吧。
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厌倦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对比手法,如“白鸥”象征高洁,“桃源”象征理想,而“儒服弊”和“法官贫”则反映了现实社会的冷漠。最后两句“桃源君莫爱,且作汉朝臣”,则揭示了诗人对现实政治的无奈与妥协,使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和深刻。刘长卿通过这首诗,不仅抒发了个人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现实问题。
这首诗以隐居生活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厌倦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闭门湖水畔,自与白鸥亲”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后几句则通过对比世俗与隐居生活的不同,进一步突出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最后两句“桃源君莫爱,且作汉朝臣”,则透露出诗人对现实政治的无奈与妥协,使整首诗的情感更加复杂和深刻。
这首诗创作于唐朝,作者刘长卿在仕途失意后,选择隐居生活。诗中表达了他对世俗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对现实政治的无奈与妥协。刘长卿通过这首诗,抒发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