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题灵祐上人法华院木兰花
题灵祐上人法华院木兰花
刘长卿 〔唐朝〕
庭种南中树,年华几度新。
已依初地长,独发旧园春。
映日成华盖,摇风散锦茵。
色空荣落处,香醉往来人。
菡萏千灯遍,芳菲一雨均。
高柯倘为楫,渡海有良因。
写雨
写风
写人
年华
古诗译文
庭院里种植着来自南方的树木,已经度过了多少年光阴,几度更新。
它已经在佛门清净之地扎根生长,独自在这旧日的园圃中焕发春意。
阳光映照下,树冠如华美的车盖;微风吹拂,摇曳的花瓣像铺开的锦绣地毯。
花色由盛到衰,体现了“色即是空”的禅理,而其芬芳却使往来过客心醉神迷。
木兰花如千万盏莲花灯般遍布,一场春雨过后,众花的芳菲显得均匀和谐。
高大的枝条倘若能做成船桨,或许便是渡越苦海、求得正果的良好机缘。
展开
知识点
1. 作者刘长卿:唐代诗人,字文房,因官至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其诗以五言见长,自称“五言长城”,诗风含蓄清雅,多写羁旅愁怀与山水田园。 2. 木兰:落叶乔木,早春先叶开花,花朵大而芳香,花色外紫内白,是高雅的观赏植物。古诗词中常作为高洁、美丽的意象。 3. 佛教术语:诗中运用了“初地”、“色空”、“渡海”、“因”等佛教词汇,体现了唐代诗歌与佛教文化的深度融合。 4. 咏物诗: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作者思想感情的诗歌体裁。此诗咏木兰花,并融入禅理,是咏物诗的一种发展。 5. 意象运用:“华盖”、“锦茵”、“千灯”等意象华丽贴切,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楫”、“渡海”则是由实物引发的象征性意象,富有哲理意味。
展开
古诗注解
灵祐上人
: 一位名叫灵祐的僧人。上人是对僧人的尊称。
法华院
: 寺院名称,可能以《法华经》为立院根本。
南中树
: 指木兰树,因其多生于南方,故称。
初地
: 佛教用语,指菩萨修行的十地中的第一地,此处代指佛寺清净之地。
华盖
: 古代帝王车驾的伞形顶盖,此处形容木兰花繁叶茂,树冠如盖。
锦茵
: 锦绣制成的垫褥,比喻飘落在地上的花瓣。
色空
: 佛教核心概念,“色”指一切物质形态,“空”指其本性虚幻无常。“色即是空”意为万物本质是空。
菡萏
: 荷花的别称,此处比喻木兰花的花朵。
高柯
: 高大的树枝。柯,树枝。
楫
: 船桨。
渡海
: 佛教常以“苦海”比喻世间烦恼,渡海即超脱苦海,求得解脱。
良因
: 良好的因缘。因,佛教术语,指原因、条件。
展开
讲解
这首诗的讲解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
首先,理解诗歌的表层含义,即准确翻译和解释词句,把握诗人对法华院中木兰树形态、生长环境及动态美的细致描绘。
其次,深入分析诗歌的深层意蕴。关键在于理解“色空荣落处”这一核心句。木兰花的盛开与凋零,是自然界“荣落”的常态,诗人由此悟出“色空”之理——一切繁华美丽的表象(色)其本质都是短暂和空幻的。但这并非消极,因为花的“香”能醉人,暗示佛法(真理)的魅力能启迪人心。
再次,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诗人运用了比喻(如“华盖”、“锦茵”、“千灯”)、象征(“渡海”象征超越苦难)等修辞,使景物描写生动传神,哲理表达含蓄自然。最后两句的想象奇特而合理,将咏物与言志完美结合。
最后,结合刘长卿的生平与唐代文化背景,体会诗人借物抒怀、寻求精神寄托的创作意图。整首诗不仅是对一棵树的赞美,更是对佛理人生的感悟,展现了唐代文人诗、禅融合的审美趣味。
展开
古诗赏析
本诗是一首典型的禅理咏物诗。前六句着重刻画木兰树的形象:它来自南方,植根佛寺,历经岁月,独自逢春,在日光下如华盖般璀璨,在风中落花如锦茵般绚丽。描绘生动细腻,色彩明艳。后六句则由物及理,转入禅思。“色空荣落处”一句是诗眼,点出花开花落正体现了万物虚幻无常的佛教“空”观;而“香醉往来人”则暗示佛法馨香能令人觉悟。“菡萏千灯遍”以莲花灯喻花,暗含光明与洁净的佛意。最后两句“高柯倘为楫,渡海有良因”是点睛之笔,诗人突发奇想,希望这高大的木兰树能化为渡海的舟楫,助人脱离苦海,寻觅正道。此联想将木兰树与佛教的渡世法宝联系起来,升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烦恼、抵达清净彼岸的向往。全诗咏物、写景、说理浑然一体,语言清丽,意境深远。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题写于僧人灵祐所居法华院中木兰树上的作品。刘长卿一生坎坷,屡遭贬谪,其诗多写政治失意之感与山水隐逸之情,风格简淡而意蕴深远。中唐时期,佛教兴盛,诗人与僧侣交往频繁。这首诗应是他游历寺院,见到院中生长多年的木兰树繁花盛开,有所感触而作。诗中既描绘了木兰花的优美风姿,更融入了对佛理禅机的体悟,通过咏物表达了寻求精神超脱的愿望。
展开
作者信息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古诗数量:
636
名句数量:
2330
作者其他古诗
1
送灵澈
1.2万阅读
2
送上人
1.2万阅读
3
长沙桓王墓下别李纾、张南史
1.1万阅读
4
送方外上人 / 送上人
1.1万阅读
5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1.1万阅读
6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1.1万阅读
7
送严士元
1.1万阅读
8
长沙过贾谊宅
1.1万阅读
9
新年作
1.1万阅读
10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1.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