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乐爱山水,赏心千载同。
结茅依翠微,伐木开蒙笼。
孤峰倚青霄,一径去不穷。
候客石苔上,礼僧云树中。
旷然见沧洲,自远来清风。
五马留谷口,双旌薄烟虹。
沉沉众香积,眇眇诸天空。
独往应未遂,苍生思谢公。
《题萧郎中开元寺新构幽寂亭》是刘长卿的一首题咏诗。全诗以谢灵运“爱山水”起兴,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幽寂亭的清幽环境与超尘脱俗的氛围。诗中“结茅依翠微,伐木开蒙笼”写建亭之艰辛与选址之巧妙;“孤峰倚青霄,一径去不穷”状亭周景致之幽深与高远;“候客石苔上,礼僧云树中”则融入了人物的活动,增添了生活气息与禅意。后文“五马留谷口,双旌薄烟虹”巧妙点出萧郎中的官员身份,暗示其虽处山林而未忘世事。结尾“独往应未遂,苍生思谢公”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既表达了对友人归隐之愿的理解,更寄托了期望其能像谢灵运一样,既有山水之乐,亦有济世之志。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融写景、抒情、用典于一体,展现了刘长卿诗歌清雅洗炼的艺术风格。
这首诗以“康乐爱山水”开篇,将萧郎中的雅趣与古人谢灵运相联系,奠定了全诗追慕先贤、赞美隐逸的基调。中间数联具体描绘幽寂亭的环境与活动:翠微结茅、孤峰倚霄、石苔候客、云树礼僧,通过工致的对仗和清丽的语言,勾勒出一幅远离尘俗、清幽绝俗的山林隐居图。其中“旷然见沧洲,自远来清风”两句,意境开阔,风神摇曳,尤为传神。尾联“独往应未遂,苍生思谢公”,笔锋一转,由景及人,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既向往归隐生活,又期望其心系百姓的复杂情感。全诗写景清幽,用典贴切,在赞美友人隐逸之趣的同时,也暗含对友人济世之才的期许,情韵深长。
此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为友人萧郎中在开元寺新建的幽寂亭所作。萧郎中时任朝官,他在寺庙旁依山建亭,营造了一处远离尘嚣的幽静之所。刘长卿借此诗既赞美了亭台的清幽景致,也通过追慕前贤谢灵运,委婉地表达了希望友人能像谢灵运一样既有寄情山水的雅趣,又不忘济世安民之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