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送建州陆使君
送建州陆使君
刘长卿 〔唐朝〕
汉庭初拜建安侯,天子临轩寄所忧。
从此向南无限路,双旌已去水悠悠。
写水
古诗译文
汉朝朝廷初次册封你为建安侯,天子亲临殿前将国家忧虑托付于你。
从此向南路途遥远没有尽头,你乘坐的双旌车驾已经远去,唯见江水悠悠流淌。
展开
知识点
1. 诗人刘长卿工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其诗多写政治失意之感与离愁别绪。
2. “建州”在唐代属江南道,治所在建安(今福建建瓯),是当时的偏远州郡。
3. “以汉喻唐”是唐代诗歌中常见的写作手法,借汉朝之事来指代本朝,既显庄重又可避讳。
4. “双旌”是唐代刺史的仪仗标志,体现了其身份与权威。
5. 诗歌尾句的流水意象(水悠悠)是古典诗歌中表达离愁别绪、时光流逝的典型意象。
展开
古诗注解
汉庭
:此处以汉喻唐,指唐朝的朝廷。
建安侯
:爵位名,此处指陆使君被任命为建州刺史。
临轩
:皇帝不坐正殿而亲临殿前平台,以示重视。
寄所忧
:将朝廷的忧虑和重任托付给对方。
双旌
:唐代刺史出行时的仪仗,此处代指陆使君的车驾。
水悠悠
:江水悠长流淌的景象,暗含送别后的惆怅与思念。
展开
讲解
这首诗围绕“送别”与“赴任”两个核心展开。前两句重在叙事,通过“汉庭拜侯”“天子临轩”等庄重场景,烘托出友人此次任职的重要性,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对友人能力的肯定与期许。后两句重在抒情写景,“向南无限路”既写实又象征,暗示了仕途的漫长与艰辛;而“双旌已去水悠悠”则是送别后的场景定格,友人仪仗远去,唯余江水长流,诗人的目光与思绪也随之飘向远方,无尽的惜别与牵挂尽在不言中。全诗结构严谨,由近及远,由实入虚,情感深沉含蓄。
展开
古诗赏析
这首诗以庄重而深情的笔调,描绘了送别友人赴任的场景。首联“汉庭初拜建安侯,天子临轩寄所忧”气势恢宏,既彰显了朝廷的威严,又突出了使命的重大。颔联“从此向南无限路,双旌已去水悠悠”则笔锋一转,意境开阔而苍茫,“无限路”点出路途遥远与前途未卜,“水悠悠”以景结情,将离别的怅惘与对友人的牵挂融入悠悠流水之中,余韵悠长。全诗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在宏大的政治背景下寄托了深沉的个人情感,是唐代送别诗中的佳作。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为送别友人陆某赴任建州(今福建建瓯)刺史所作。唐代的刺史为一州最高行政长官,责任重大。诗中“天子临轩寄所忧”反映了朝廷对偏远州郡治理的重视,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友人肩负重任的关切与勉励之情。作为一首送别诗,它融合了仕途感慨与朋友情谊。
展开
作者信息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古诗数量:
636
名句数量:
2330
作者其他古诗
1
送灵澈
1.2万阅读
2
送上人
1.2万阅读
3
长沙桓王墓下别李纾、张南史
1.1万阅读
4
送方外上人 / 送上人
1.1万阅读
5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1.1万阅读
6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1.1万阅读
7
送严士元
1.1万阅读
8
长沙过贾谊宅
1.1万阅读
9
新年作
1.1万阅读
10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1.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