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送陶十赴杭州摄掾
送陶十赴杭州摄掾
刘长卿 〔唐朝〕
莫叹江城一掾卑,沧洲未是阻心期。
浙中山色千万状,门外潮声朝暮时。
写山
古诗译文
不要感叹在江州担任一个卑微的佐吏官,即便是隐居沧洲也并非阻碍心意相通的期许。
浙中的山色千姿百态、变化万千,门外的钱塘江潮声从早到晚都能听到。
展开
知识点
1. 刘长卿:唐代诗人,字文房,擅五言诗,自称“五言长城”,诗风简淡含蓄,多写羁旅愁怀与山水隐逸。
2. 摄掾:代理佐吏,唐代地方官署中的低级官职,负责文书事务。
3. 钱塘江潮:杭州著名自然景观,因天体引力和地理地形形成壮观潮汐,古诗中常作为地域标志。
4. 沧洲意象:古典诗歌中“沧洲”多象征隐逸生活,如谢朓“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
5. 送别诗特点:唐代送别诗常融合抒情、写景与劝勉,通过自然意象寄托情感,如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
展开
古诗注解
江城
:指江州,今江西九江一带。
一掾卑
:一个卑微的佐吏官职。掾,古代属官的通称。
沧洲
:滨水的地方,古时常指隐士的居处,此处代指隐居生活。
阻心期
:阻碍内心的期许和志向。
浙中
:指浙江中部地区,即杭州一带。
潮声
:指钱塘江潮水的声音,点明友人赴任之地杭州的特色。
展开
讲解
这首诗通过对比与映衬手法,将官场微职与自然浩渺相对照,突出心志的超越性。前两句以议论开篇,用“莫叹”“未是”否定消极情绪,后两句以景结情,通过“山色千万状”“潮声朝暮时”的动态描写,暗喻人生际遇的多样与永恒。诗中“江城”与“浙中”、“沧洲”与“潮声”形成空间转换,引导读者从现实官场走向广阔天地,体现了刘长卿诗歌中常见的豁达境界。全诗短短四句,却蕴含对友人的深情劝勉与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感悟,展现了盛唐送别诗的典型风格。
展开
古诗赏析
本诗为送别诗,却一扫离愁别绪的沉郁,以开阔的笔触描绘前程美景。首句“莫叹江城一掾卑”直抒胸臆,劝慰友人不必因官职低微而叹息;次句“沧洲未是阻心期”进一步以隐士情怀化解仕途得失,强调心志不受外在境遇所阻。后两句“浙中山色千万状,门外潮声朝暮时”转而写景,以浙中山水的千变万化和钱塘江潮的朝夕不息,象征人生与自然的壮阔意境,暗含对友人新任职地的美好祝愿。全诗语言简练,意境雄浑,在勉励中透露出诗人淡泊名利、向往自然的高洁品格。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为送别友人陶十赴杭州担任摄掾(代理佐吏)而作。刘长卿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贬,对官场微职与人生际遇深有感触。诗中既有对友人职位卑微的宽慰,也流露出对杭州自然美景的向往,反映了诗人超脱官场名利、寄情山水的豁达情怀。
展开
作者信息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古诗数量:
636
名句数量:
2330
作者其他古诗
1
送灵澈
1.2万阅读
2
送上人
1.2万阅读
3
长沙桓王墓下别李纾、张南史
1.1万阅读
4
送方外上人 / 送上人
1.1万阅读
5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1.1万阅读
6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1.1万阅读
7
送严士元
1.1万阅读
8
长沙过贾谊宅
1.1万阅读
9
新年作
1.1万阅读
10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1.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