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饯王相公出牧括州
饯王相公出牧括州
刘长卿 〔唐朝〕
缙云讵比长沙远,出牧犹承明主恩。
城对寒山开画戟,路飞秋叶转朱轓.江潮淼淼连天望,旌旆悠悠上岭翻。
萧索庭槐空闭閤,旧人谁到翟公门。
写山
写人
写云
古诗译文
缙云哪里比得上长沙偏远呢,您出任州牧依然承受着圣明君主的恩典。
城门对着寒山,画戟陈列;路上秋叶飞舞,朱轮官车辗转。
江潮浩渺,与天际相连;旌旗悠扬,翻越山岭。
庭院槐树萧索,阁门空自关闭;旧时的友人,谁还会来到翟公的门前?
展开
知识点
1. 唐代官员称谓:"相公"在唐代是对宰相的尊称。"出牧"指京官出任州郡长官,反映了唐代的官员任命制度。 2. 地理概念:"括州"为唐代行政区划,辖境大致相当于今浙江丽水地区。"缙云"山名,在今浙江缙云县,诗中用以代指括州。 3. 历史典故:"长沙远"指汉代贾谊被贬长沙的典故。"翟公门"指《史记》中记载的翟公失势后门庭冷落的故事,是表达世态炎凉的常用典故。 4. 古代仪仗:"画戟"和"朱轓"都是古代高官显贵的仪仗与车驾装饰,体现了古代的等级制度。 5. 诗歌意象:"寒山"、"秋叶"、"萧索庭槐"等意象常用来渲染萧瑟、离别的氛围。
展开
古诗注解
饯王相公出牧括州:
为宰相王相公出京任括州刺史设宴送行。饯,设酒食送行。相公,对宰相的尊称。牧,治理,此处指出任州长官。括州,唐代州名,治所在今浙江省丽水市一带。
缙云:
指缙云山,此处代指括州。
长沙远:
化用汉代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的典故,意指偏远之地。
出牧:
离开京城出任州郡长官。
画戟:
古代官署的一种仪仗,饰有彩画的戟。
朱轓(fān):
古代高官所乘Red车,车两旁的反光板为红色。轓,车厢两旁用以遮蔽尘土的挡板。
淼淼:
水势浩大的样子。
旌旆(jīng pèi):
旗帜。旌,旗杆顶端饰有旄牛尾的旗。旆,末端形状像燕尾的旗。
萧索:
萧条冷落。
翟公门:
典出《史记·汲郑列传》,汉代翟公为廷尉时宾客盈门,失势后门可罗雀。此处借指王相公离去后门庭冷落。
展开
讲解
这首诗的讲解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首先,解读题目,明确送别对象(王相公)和事件(出牧括州)。其次,逐联分析诗句含义,特别是首联用典的深层用意——表面宽慰,实则暗含对政治风云的洞察。再次,赏析中间两联的写景艺术,体会诗人如何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既写出了路途的真实感,又烘托了气氛,预示了前程。最后,重点剖析尾联典故的运用,理解诗人借此表达的超越一般送别之情的社会批判意识与人生况味。整体上,这首诗不仅是简单的送别,更融入了作者对仕途浮沉、人情冷暖的深刻体验,艺术水准较高。
展开
古诗赏析
这首诗是刘长卿一首情韵深长的送别诗。首联以反问起笔,将括州与长沙对比,宽慰友人此行并非如贾谊贬谪般沉沦,而是依旧蒙受皇恩,立意高远,情感复杂。颔联与颈联展开想象,描绘友人赴任途中的壮阔景象与威严仪仗:“城对寒山”、“路飞秋叶”点明时节与地域特色,略带萧瑟;“江潮淼淼”、“旌旆悠悠”则意境开阔,气势雄浑,暗含对友人前程的祝福。尾联笔锋一转,化用“翟公门”的典故,感叹友人去后京城旧居的门庭冷落,深切流露出对世态炎凉的讽喻和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与担忧。全诗将写景、抒情、用典巧妙结合,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在应酬之作中寄寓了深沉的人生感慨。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为饯别宰相(王相公)出京任括州刺史而作。唐代官员,特别是宰相级别的重臣外放地方,往往蕴含着复杂的政治背景,可能是正常的职务轮转,也可能带有贬谪意味。诗中提及“长沙远”的典故,隐约透露出对友人此行可能并非全然坦途的关切。诗人通过描绘路途景致和想象友人到任后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宽慰劝勉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展开
作者信息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古诗数量:
636
名句数量:
2330
作者其他古诗
1
送灵澈
1.2万阅读
2
送上人
1.2万阅读
3
长沙桓王墓下别李纾、张南史
1.1万阅读
4
送方外上人 / 送上人
1.1万阅读
5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1.1万阅读
6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1.1万阅读
7
送严士元
1.1万阅读
8
长沙过贾谊宅
1.1万阅读
9
新年作
1.1万阅读
10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1.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