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刘长卿写给友人屈突陕的酬答诗。讲解时可抓住以下几点:首先,从景物描写入手,分析“落叶”、“环堵”、“秋草”、“寒江”等意象如何共同营造了萧条、孤寂的氛围,奠定了全诗的抒情基调。其次,重点赏析中间两联的对仗艺术和情感内涵,“乡看秋草归无路,家对寒江病且贫”一联,空间上“乡”与“家”对应,状态上“无路”与“且贫”并举,深刻写出了进退失据的困境;“藜杖懒迎征骑客,菊花能醉去官人”一联,通过动作(“懒迎”)与物象(“菊花”)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疏离和对隐逸生活的寄托。再次,体会尾联的直抒胸臆,“怜君”二字直接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谁知者”与“空没身”则充满了对人才被埋没的社会现实的愤懑与无奈。整体上,这首诗将个人身世之感和对友人的慰藉之情融为一体,语言沉郁苍劲,展现了刘长卿诗歌深婉含蓄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