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送马秀才落第归江南
送马秀才落第归江南
刘长卿 〔唐朝〕
南客怀归乡梦频,东门怅别柳条新。
殷勤斗酒城阴暮,荡漾孤舟楚水春。
湘竹旧斑思帝子,江蓠初绿怨骚人。
怜君此去未得意,陌上愁看泪满巾。
写水
写人
归乡
写酒
古诗译文
旅居南方的游子满怀归思,乡梦频频;在东门外惆怅分别,正值柳条新绿。
黄昏时分在城北备下满含情意的酒宴饯行;你我将乘着荡漾的孤舟,漂泊在楚地的春水之上。
湘妃竹上的旧斑令人想起帝子舜的传说;江蓠初生新绿,勾起如同屈原般骚人迁客的哀怨。
怜惜你此番离去仍未能得志;在分别的路旁,我只能愁苦地看着你泪湿衣巾。
展开
知识点
1. 作者刘长卿:唐代诗人,字文房,工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诗风含蓄清雅,多写贬谪漂泊的感慨与山水隐逸的闲情。
2. 律诗特点:本诗为七言律诗,共八句,每句七字,中间两联(颔联、颈联)必须对仗,押平声韵。
3. 典故运用:诗中“湘竹旧斑”典出《博物志》,关联舜与二妃的故事;“江蓠怨骚人”化用屈原《离骚》香草美人的比兴传统。
4. 送别诗传统:中国古代送别诗常借景物渲染离愁(如“柳条新”),并通过宽慰、鼓励或同病相怜来表达复杂情感。
5. 历史地理概念:“楚水”、“湘竹”点明地域为古楚地,即今湖南、湖北一带,富有文化象征意义。
展开
古诗注解
南客
:指旅居南方的客子,此处指马秀才。
东门怅别
:在城东门惆怅地分别。古诗词中“东门”常与送别相关。
殷勤斗酒
:情意深厚地斟酒饯行。斗酒,指酒宴。
城阴
:城的北面。
楚水
:古代楚国地区的河流,泛指南方水域。
湘竹旧斑
:湘妃竹上的斑痕。传说舜帝南巡死于苍梧,其妃娥皇、女英泪洒竹上成斑,故湘竹又称斑竹。
帝子
:指娥皇、女英,因是帝尧之女,故称。
江蓠
:一种香草,又名蘼芜。《楚辞》中常以香草喻君子,此处化用屈原辞意。
骚人
:指屈原,因其作《离骚》而得名,后泛指诗人、失意文人。
陌上
:路旁,指分别之地。
展开
讲解
这首诗围绕“送别”与“落第”两个核心事件展开。首联从空间(南客、东门)和时间(春、柳新)入手,奠定哀而不伤的基调。颔联具体描写饯行场面与想象中友人的归途,一静一动,一近一远。颈联是诗的精华,诗人没有直接议论友人的遭遇,而是转向楚地特有的文化意象——斑竹和香草,通过舜妃思夫、屈原见弃的古老悲歌,委婉而深刻地表达了对于友人怀才不遇的共鸣与不平。这种用典手法,使个人的不幸拥有了历史的厚重感。尾联回归现实,直白地表达惋惜与伤感,与开头呼应,结构严谨。整首诗情感层层递进,由景入情,由今入古,再回到现实,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厚的人文关怀。
展开
古诗赏析
本诗以送别落第友人为题,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首联以“乡梦频”与“柳条新”点出归思与离情,情景交融。颔联“殷勤斗酒”见友情之厚,“荡漾孤舟”显前程之孤,对仗工整。颈联巧妙化用湘妃、屈原典故,以“思帝子”、“怨骚人”的历史愁绪,暗喻友人与古之贤者同具高洁品格却同样遭遇不幸,提升了诗的格调与深度。尾联直抒胸臆,“怜君”、“愁看”将同情与不舍推向高潮,“泪满巾”的画面感人至深。全诗将个人失意与历史悲情相结合,语言凝练,用典贴切,充分体现了刘长卿诗歌沉郁顿挫、含蓄蕴藉的风格。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为唐代诗人刘长卿所作,是一首送别友人马秀才的七言律诗。马秀才科举落第,失意南归,诗人设宴送别,写下此诗以表达对其的深切同情与宽慰。刘长卿本人仕途也曾屡经挫折,故对友人的落第之痛感同身受。诗中融入楚地典故与景物,既点明归途方向,也借古喻今,深化了怀才不遇的共同主题。
展开
作者信息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古诗数量:
636
名句数量:
2330
作者其他古诗
1
送灵澈
1.2万阅读
2
送上人
1.2万阅读
3
长沙桓王墓下别李纾、张南史
1.1万阅读
4
送方外上人 / 送上人
1.1万阅读
5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1.1万阅读
6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1.1万阅读
7
送严士元
1.1万阅读
8
长沙过贾谊宅
1.1万阅读
9
新年作
1.1万阅读
10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1.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