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鸣雁行
鸣雁行
李白 〔唐朝〕
胡雁鸣,辞燕山,昨发委羽朝度关。
一一衔芦枝,南飞散落天地间,连行接翼往复还。
客居烟波寄湘吴,凌霜触雪毛体枯。
畏逢矰缴惊相呼,闻弦虚坠良可吁。
君更弹射何为乎。
写雪
写山
古诗译文
胡地的鸿雁声声鸣叫,告别燕山,昨日从委羽山出发,今晨已飞越关隘。
每只雁都衔着芦苇枝,向南飞去,散落在天地之间,行列相连,翅膀相接,往返飞翔。
我客居他乡,漂泊在湘吴的烟波之中,大雁冒着霜雪飞行,羽毛和身体都已枯瘦。
它们害怕遭遇弓箭的射击,惊恐地互相呼唤,听到弓弦声便虚惊坠落,实在令人叹息。
你们为何还要继续弹射它们呢?
展开
知识点
1. 鸿雁意象:古典诗歌中常象征羁旅、书信、时节变迁 2. 委羽山传说:《淮南子》载"雁门山,雁出其间",后世附会为委羽山 3. 衔芦防坠:源自《淮南子》"雁衔芦而翔,以避缯缴" 4. 矰缴:古代狩猎工具,《周礼》列为"九射"之一 5. 闻弦虚坠:典出《战国策》更羸"虚发而下鸟"的故事
展开
古诗注解
胡雁
:北方边地的鸿雁。
燕山
:今河北北部山脉,此处泛指北方。
委羽
:山名,传说中雁南飞的起点。
衔芦枝
:传说雁飞行时口衔芦苇,以防坠落。
矰缴(zēng zhuó)
:系有丝绳的短箭,用于射鸟。
闻弦虚坠
:听到弓弦声便受惊坠落,形容惊惧过度。
展开
讲解
本诗需重点把握:
1.
托物言志手法
:表面咏雁,实写诗人"畏逢矰缴"的生存危机感
2.
时空转换技巧
:从"昨发委羽"到"客居烟波",将雁途与人生轨迹重叠
3.
情感递进
:由客观描摹(前五句)到主观抒情(后三句),末句反问达到高潮
4.
李白诗歌特色
:保持豪放风格的同时,展现沉郁悲悯的另一面
展开
古诗赏析
全诗以雁喻人,双线交织:
1.
明写雁群
:通过"凌霜触雪""畏逢矰缴"等意象,展现大雁南迁的艰险与脆弱;
2.
暗喻自身
:"客居烟波"句直抒羁旅之愁,末句"君更弹射何为乎"的诘问,既是对猎雁者的谴责,亦是对政治迫害的控诉。
艺术上运用"衔芦枝""连行接翼"等动态描写,画面感极强;"闻弦虚坠"的典故活用,深化了惊惶情绪的表达。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李白流放夜郎途中或晚年漂泊时期。诗人借南飞大雁的艰辛旅程,隐喻自身漂泊无依的境遇,同时表达对弱小生命遭受迫害的同情,暗含对现实社会险恶的批判。
展开
作者信息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古诗数量:
1553
名句数量:
5396
作者其他古诗
1
清平调三首
1.4万阅读
2
梦游天姥吟留别
1.3万阅读
3
秋浦歌
1.3万阅读
4
清平调
1.2万阅读
5
军行
1.2万阅读
6
白鹭鹚
1.2万阅读
7
上李邕
1.1万阅读
8
古风
1.1万阅读
9
劳劳亭
1.1万阅读
10
送陆判官往琵琶峡
1.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