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南壮士吴门豪,筑中置铅鱼隐刀。
感君恩重许君命,太山一掷轻鸿毛。
燕南的壮士和吴门的豪侠, 在筑中暗藏铅块,鱼腹里隐藏利刃。 感念君恩深重,愿以性命相报, 将泰山之重抛掷,轻如鸿毛。
本诗以"报恩"为核心,前两句用互文手法:燕南壮士(高渐离)筑中置铅,吴门豪(专诸)鱼隐刀。两个典故共同诠释"士为知己者死"的主题。后两句转入抒情议论,"许君命"直白表态,"太山""鸿毛"的比喻既体现生命价值的权衡,更突出侠士将恩义置于生命之上的决绝。李白通过历史人物的壮烈,表达对侠义精神的礼赞,也暗含自身"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政治理想。
前两句并列两个著名刺客典故,用"壮士""豪"突出其英勇,"铅""刀"暗藏杀机。后两句升华主题,"感君恩重"点明动机,"太山""鸿毛"的强烈对比,将侠士重义轻生的精神推向极致。全诗语言简练,用典精准,在20字中完成叙事-抒情-议论的完整表达,体现李白"清水出芙蓉"的诗风。
此诗作于李白漫游时期,借咏史抒发侠义精神。唐代游侠风气盛行,李白深受影响,诗中通过高渐离、专诸的典故,歌颂"士为知己者死"的豪侠气概,也暗含诗人对知遇之恩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