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独不见
独不见
李白 〔唐朝〕
白马谁家子,黄龙边塞儿。
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
春蕙忽秋草,莎鸡鸣西池。
风摧寒棕响,月入霜闺悲。
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
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
终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写雪
写风
写花
写山
写马
边塞
写草
古诗译文
那位骑着白马的是谁家的儿郎?他是戍守黄龙边塞的将士。
天山上堆积着三丈厚的积雪,此时岂是远行出征的时节?
春天的蕙草忽然间已变成秋日的枯草,莎鸡在西边的池塘旁鸣叫。
寒风吹刮着棕榈树发出摧折的声响,清冷的月光照进霜冷的闺房,勾起无限悲伤。
回忆当年与你分别之时,我们一起种下桃树,那时我正值青春年华。
如今桃树已长到百余尺高,花朵凋零后只剩下枯枝。
终究还是不能与你相见,只能独自空流眼泪,这份悲痛唯有自己知晓。
展开
知识点
1. 乐府古题:《独不见》是乐府旧题,李白等多位唐代诗人曾用此题创作。 2. 思妇诗:古典诗歌中以妻子思念远方丈夫为主题的诗歌类别。 3. 意象运用:诗中使用了“白马”“天山雪”“春蕙秋草”“莎鸡”“寒棕”“霜闺”“桃树”等多个意象来营造意境和表达情感。 4. 对比手法:通过“种桃齐蛾眉”与“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的今昔对比,突出时光流逝与离别之久。 5. 边塞地名:“黄龙”是唐代重要的边防据点,常见于边塞诗中。
展开
古诗注解
白马谁家子:
化用曹植《白马篇》的“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此处指戍边的将士。
黄龙:
唐代边塞地名,在今辽宁省开原县西北,是当时的边防要地。
天山:
此处未必指新疆天山,唐诗中常泛指西北边塞的高山。
春蕙忽秋草:
“蕙”是一种香草。此句形容时光飞逝,春天刚过瞬间就到了秋天。
莎鸡:
昆虫名,即纺织娘,夏秋夜间鸣叫。
寒棕:
指棕榈树,因其耐寒而得名;另一说指用棕毛制成的蓑衣或器物,在寒风中作响。
霜闺:
即秋闺,指女子凄清的闺房。
种桃齐蛾眉:
“蛾眉”形容女子秀美的眉毛,代指青春年华。此句意为离别时种下桃树,当时女主人公正值青春年少。
终然:
终究,最终。
展开
讲解
这首诗可以分三个层次来理解。前四句为第一层,从远戍的丈夫写起,通过边塞苦寒的景象,暗示了分离的无奈与征戍的艰辛。中间六句为第二层,笔触转向思妇所处的环境与内心世界,通过季节变换、虫鸣、风声、月光等细节,细腻地刻画了思妇日复一日的孤寂生活和对丈夫的绵绵思念。“忆与君别年”至“花落成枯枝”为第三层,通过回忆与现实的巨大反差,深刻地揭示了青春易逝、人生易老的悲哀。最后两句点题,直接道出“独不见”的核心痛苦——这份思念无人可诉,泪水也只能独自吞咽。讲解时应注意李白将乐府民歌的质朴与文人诗的典雅相结合的特点,以及诗歌中蕴含的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离乱的隐性批判。
展开
古诗赏析
这首诗以思妇的口吻,抒发了对远戍边塞丈夫的深切思念与长期不得相见的悲苦。开篇“白马谁家子”二句,以雄健的笔触勾勒出戍边将士的英姿,但紧接着“天山三丈雪”陡然一转,点出征戍环境的恶劣与不合时宜,暗含对战争的批判。“春蕙忽秋草”以下四句,通过蕙草枯荣、莎鸡鸣叫、风摧寒棕、月照霜闺等意象,极力渲染了时光流转、环境凄清的氛围,烘托出思妇独守空闺的孤寂与悲伤。“忆与君别年”四句,运用了对比手法:昔日种桃时的青春美好与今日桃树成荫却花落枝枯形成鲜明对照,暗示了分离之久与青春虚度的无奈。结尾“终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直抒胸臆,将情感推向高潮,道尽了思妇绝望而只能独自承受的哀痛。全诗语言凝练,意象丰富,情感层层递进,将个人离愁与对时代背景的反思相结合,展现了李白诗歌既豪放又深婉的艺术特色。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是李白借用乐府古题《独不见》创作的一首思妇诗。《独不见》为乐府旧题,属《杂曲歌辞》,常抒写思妇怀人而不能相见的愁苦。李白一生漫游,对征人思妇的情感有深刻体察。此诗可能作于李白游历期间,借思妇之口,反映了唐代边塞战争造成的夫妻分离的社会现实,同时也寄寓了诗人自身对人生离别、时光易逝的深沉感慨。
展开
作者信息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古诗数量:
1553
名句数量:
5396
作者其他古诗
1
清平调三首
1.4万阅读
2
梦游天姥吟留别
1.3万阅读
3
秋浦歌
1.3万阅读
4
清平调
1.2万阅读
5
军行
1.2万阅读
6
白鹭鹚
1.2万阅读
7
上李邕
1.1万阅读
8
古风
1.1万阅读
9
劳劳亭
1.1万阅读
10
送陆判官往琵琶峡
1.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