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到上方,片云挂石床。
锡杖莓苔青,袈裟松柏香。
晴磬无短韵,古灯含永光。
有时乞鹤归,还访逍遥场。
昨日来到山顶的寺院,一片云朵悬挂在石床旁。 锡杖倚靠处莓苔青翠,袈裟沾染了松柏的清香。 晴日磬声悠长无间断,古灯灯火恒久含光芒。 偶尔乞得白鹤相伴归,再访这逍遥自在的地方。
1. 佛教器物意象:锡杖、袈裟、磬均为典型佛教符号 2. 孟郊诗歌特点:追求“横空盘硬语”的险怪风格 3. 唐人访寺诗传统:王维《过香积寺》等同类题材比较 4. 庄子典故运用:“逍遥”出自《逍遥游》的哲学内涵
本诗教学可聚焦三个层面: ①意象解码:解析“云挂石床”的夸张手法,体会唐代山寺建筑特色 ②情感脉络:从“访寺”到“乞归”的情感升华过程 ③比较阅读:与贾岛《宿山寺》对比,理解中唐苦吟派的不同表现方式 建议结合苏州惠聚寺历史资料(始建于梁代),感受诗歌的空间真实性。
全诗以白描手法勾勒山寺清境: 首联“片云挂石床”以动写静,云朵仿佛凝固在僧房石床之上; 颔联“莓苔青”“松柏香”从视觉嗅觉双维度营造幽寂氛围; 颈联“晴磬”“古灯”的永恒意象暗喻佛法无边; 尾联“乞鹤归”的奇想,展现诗人渴望挣脱世俗羁绊的内心。孟郊以瘦硬奇崛的“郊寒”诗风,在20字中构建出空灵与厚重并存的禅意空间。
此诗作于孟郊游历苏州昆山期间。诗人中年屡试不第,心境苦闷,在探访惠聚寺时,被僧房清幽的环境和僧人超脱的生活所触动,借景抒怀,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