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过分水岭
过分水岭
孟郊 〔唐朝〕
山壮马力短,马行石齿中。
十步九举辔,回环失西东。
溪水变为雨,悬崖阴濛濛。
客衣飘飖秋,葛花零落风。
白日舍我没,征途忽然穷。
写雨
写风
写花
写山
写水
写马
溪水
古诗译文
山势险峻,拉长了马力却显得力不从心,马匹在布满石子的山路上艰难前行。每走十步就要多次拉紧缰绳,山路回旋曲折,让人分不清东西与西东。溪水仿佛化作秋雨飘洒,高耸的悬崖上阴云笼罩,雾气迷蒙。游子的衣衫在秋风中飘动,葛藤花随风零落,纷纷扬扬。白日匆匆离我而去,征途仿佛突然走到了尽头。
展开
知识点
孟郊,唐代诗人,字东野,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以苦吟著称。其诗多描写世态炎凉与个人困顿,风格峭硬凄苦。代表作有《游子吟》《登科后》等。本诗体现了其典型的现实主义笔法与深沉情感。分水岭是地理学概念,指分隔相邻水系的高地。古代文人常以翻山越岭象征人生仕途的艰难,此类题材在行旅诗中较为常见。
展开
古诗注解
过分水岭:
翻越分水岭。分水岭指分隔两流域的山岭。
山壮马力短:
山势高峻陡峭,反衬出马力的短促无力。
石齿:
形容山石尖利不平,如牙齿般参差。
举辔:
举起马缰绳,指勒马、控马前行。
回环失西东:
山路曲折盘旋,令人方向迷失。
阴濛濛:
阴云密布,雾气朦胧的样子。
客衣飘飖:
旅人衣衫在风中飘动。
葛花零落风:
葛藤的花在秋风中凋零飘落。
白日舍我:
太阳仿佛舍我而去,比喻时光飞逝,天色将晚。
征途忽然穷:
远行的道路似乎突然到了尽头,形容前路渺茫或身心俱疲。
展开
讲解
这首诗通过描写翻越分水岭的艰难过程,展现了诗人旅途的困苦与内心的孤独。全诗以“山”起笔,以“征途穷”收尾,结构紧凑,情感层层递进。诗人巧妙运用自然意象——险山、石路、阴云、秋风、落花、夕阳,构建出一个压抑而苍凉的意境。每一个细节都服务于主题:马的疲惫象征人的力竭,方向迷失反映前路迷茫,葛花零落暗示年华老去。孟郊不直接抒情,而是寓情于景,使情感更加深沉厚重。此诗不仅是对一次具体旅行的记录,更是对人生长途跋涉的深刻隐喻,体现了唐代士人在仕途奔波中的普遍心境。
展开
古诗赏析
本诗以简练而凝重的笔触,描绘了翻越分水岭时的艰难景象与内心感受。首句“山壮马力短”以对比手法,突出自然之雄伟与人力之渺小。行路“十步九举辔”,足见山路之崎岖难行,“回环失西东”更添空间上的迷失感。诗人将溪水与雨、悬崖与阴云结合,营造出压抑阴沉的氛围。后四句由景及人,“客衣飘飖”“葛花零落”既是秋景写照,也暗喻游子的漂泊无依与生命凋零之感。结尾“白日舍我”“征途穷”将时间流逝与前途渺茫融为一体,情感深沉,余韵悠长,充分体现了孟郊诗歌苦涩苍凉的艺术风格。
展开
创作背景
孟郊一生仕途坎坷,长期漂泊在外。这首《过分水岭》应作于其游历或赴任途中,翻越险峻山岭时所感。分水岭地形复杂,道路艰险,诗人借此自然景象抒发旅途艰辛、人生困顿的深切感受。结合孟郊“诗囚”的苦吟风格,此诗极可能写于其困顿求仕或贬谪远行之际,借景写情,表达前路迷茫、身心疲惫的孤独心境。
展开
作者信息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古诗数量:
428
名句数量:
1619
作者其他古诗
1
游终南山
1.1万阅读
2
春夜忆萧子真
1万阅读
3
登科后
1万阅读
4
春愁
1万阅读
5
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
1万阅读
6
古怨别
1万阅读
7
归信吟
1万阅读
8
列女操 / 烈女操
1万阅读
9
巫山曲
1万阅读
10
游子吟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