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天津桥
天津桥
刘叉 〔唐朝〕
洛阳宫阙照天地,四面山川无毒气。
谁令汉祖都秦关,从此奸雄转相炽。
写山
山川
古诗译文
洛阳的宫殿辉煌照耀天地,四周的山川一片祥和没有邪恶之气。是谁让汉高祖定都秦关,从此奸雄们相继炽盛。
展开
知识点
- 天津桥:隋唐时期洛阳的标志性建筑, often associated with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events.
- 刘叉:唐朝诗人,代表作有《冰柱》《雪车》等,以豪放不羁和批判现实著称。
- 汉高祖都秦关:刘邦定都长安(关中),奠定了汉朝基业,但后世史家常有争议。
- 奸雄:历史术语,常指曹操等人物,诗中泛指奸诈的统治者或野心家。
- 诗体:此诗为七言绝句,符合唐诗格律,简洁有力。
展开
古诗注解
天津桥
: 位于洛阳,是隋唐时期著名桥梁,诗中借指洛阳景象。
洛阳宫阙
: 指洛阳的皇宫建筑,象征帝王权力和繁华。
无毒气
: 没有毒害之气,表示环境祥和太平,无邪恶氛围。
汉祖
: 即汉高祖刘邦,西汉开国皇帝。
都秦关
: 定都于关中地区(今陕西一带),秦关指秦地关隘,代表战略要地。
奸雄
: 指狡诈而有野心的历史人物,如权臣或叛乱者。
转相炽
: 相继炽盛,指奸雄势力不断壮大和蔓延。
展开
讲解
这首诗以《天津桥》为题,实则通过洛阳景象切入历史反思。首句“洛阳宫阙照天地”用夸张手法突出皇宫的壮丽,象征权力巅峰;次句“四面山川无毒气”描绘自然环境祥和,暗喻理想中的太平世界。第三句“谁令汉祖都秦关”突然转向历史质问,引出汉高祖定都关中的决策;末句“从此奸雄转相炽”点明后果,批评这一决策导致后世奸雄迭起、社会动荡。整体上,诗人运用对比和反问手法,将写景与史论结合,表达了对权力更迭和人性贪婪的深刻忧虑,警示世人以史为鉴。刘叉的诗风直率,此诗也体现了他对现实政治的隐忧和批判精神。
展开
古诗赏析
这首诗前两句以宏伟笔触展现洛阳宫阙照耀天地的辉煌和四面山川的祥和,营造出太平盛世的意象;后两句陡然转折,以质问语气追溯历史,批评汉高祖定都秦关的决策导致奸雄辈出、权力争斗加剧。全诗语言简练,对比鲜明,融合写景与议论,体现了刘叉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洞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艺术上具有强烈的讽刺和警示作用。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由唐朝诗人刘叉所作,刘叉生活于中晚唐时期,性格豪放,诗风犀利。天津桥是洛阳名胜,诗人可能游历此地时,借景抒情,通过描绘洛阳宫阙和山川的壮丽,转而反思历史决策(如汉高祖定都秦关)对后世的影响,表达对当时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的忧患意识,具有借古讽今的意味。
展开
作者信息
刘叉,唐代诗人。生卒年、字号、籍贯等均不详。活动在元和年代。他以“任气”著称,喜评论时人。韩愈善接天下士,他慕名前往,赋《冰柱》、《雪车》二诗,名出卢仝、孟郊二人之上。后因不满韩愈为谀墓之文,攫取其为墓铭所得之金而去,归齐鲁,不知所终。
古诗数量:
31
名句数量:
120
作者其他古诗
1
偶书
1万阅读
2
冰柱
1万阅读
3
冰柱
1万阅读
4
雪车
1万阅读
5
爱碣山石
1万阅读
6
自问
1万阅读
7
代牛言
1万阅读
8
偶书
1万阅读
9
勿执古寄韩潮州
1万阅读
10
姚秀才爱予小剑因赠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