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中冰始结,盘上露初圆。
何意瑶池雪,欲夺鹤毛鲜。
道士牛已至,仙家鸟亦来。
骨为神不朽,眼向故人开。
劳鲂莲渚内,汗马火旂间。
平生血诚尽,不独左轮殷。
已见池尽墨,谁言突不黔。
漆身恩未报,貂裘弊岂嫌。
壶中寒冰初凝结,盘上露珠正圆润。 怎料瑶池白雪景,竟比鹤羽更皎洁。 道士青牛已降临,仙家灵鸟亦翩至。 魂魄因神得永生,目光犹向故人明。 鲂鱼劳于莲池里,战马奔于赤旗间。 一生赤诚皆耗尽,不独车轮染朱殷。 墨池尽染已亲见,谁说烟囱永不黑? 漆身报恩志未酬,貂裘破旧亦无悔。
1. 雍裕之属"元和体"边缘诗人,作品存世仅32首 2. "牛""鹤"意象组合源自《列仙传》王乔骑鹤、老子乘牛传说 3. "左轮殷"典出《左传》"左轮朱殷",指车轮染血 4. 诗中"突黔"与"墨池"形成"黑"色意象的双重编码 5. 唐代"四色"诗现存不足十首,此作最具哲学深度
本诗解读需注意三个层面: 表层结构:按四联分为"仙道—生死—征战—志节"四幕剧式场景 中层隐喻:以器物(壶/盘/轮/突)为现实锚点,勾连超现实意象 深层逻辑:通过"始结—已至—尽墨—未报"的时间链,展现从自然观察到生命体悟的升华过程。重点把握"冰—血—墨"的色彩递变,此乃诗人独创的"三色辩证法"。
全诗以四组对立意象构建哲思: 1. 冰露之洁与战火之赤形成色彩碰撞 2. 仙家超脱与尘世忠诚构成精神张力 3. 墨池的文人象征与突黔的工匠隐喻并置 4. 貂裘弊的外在困顿反衬恩未报的内在坚守 艺术上运用"四色"(白、青、赤、黑)为经纬,将道教玄理、儒家气节熔铸一炉,体现中晚唐诗歌"尚奇求变"的审美取向。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年间,时雍裕之屡试不第,辗转于道观与幕府之间。诗中融合道家飞升意象与儒家忠义精神,反映中唐文人"外道内儒"的思想特征。尾联"漆身恩未报"暗喻诗人虽处困境仍怀报国之志,与同期作品《了语》的消极情绪形成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