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2. 诗中的“衣裳”体现了古代服饰的特点,古时上衣称“衣”,下衣称“裳”,与现代“衣服”的含义有所不同。
3. 诗歌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如“颠之倒之”的重复,起到了强调情感、增强韵律的作用。
4. 从这首诗中可以了解到先秦时期的徭役制度对底层人民生活的影响,是研究当时社会状况的重要史料。